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一条DNA比对结果,一趟抵达温州的动车,一场跨越四十年的拥抱,11月23日,福建莆田女子曾芊雅终于推开了温州平阳麻步镇老家那扇等待了她大半生的门。在养父母与兄长的陪伴下,她与亲生父母泪眼相认。
吃一口妈妈做的汤圆。受访者供图
芊雅能够顺利回家,得到了许多乐清网友的帮助与祝福。7月3日,曾芊雅委托乐清市融媒体中心发布了一则寻亲报道《脐带未落便被抱养40年离散望团圆家住莆田的芊雅求助:“想知道我的根在哪”》,引发全网关注。许多人是通过那篇报道认识了她,不但向她提供相关线索,还给寻亲路上的她加油打气。
回家了,对于芊雅而言,不是结束,而是“寻亲接力”的开始。她选择用直播记录团圆,呼吁更多“寻亲路上的孩子们”勇敢采血入库、踏上归途。
踏上回家路
11月23日上午,一列从福建莆田开来的动车缓缓驶入平阳站。站外,曾芊雅素未谋面的亲弟弟手捧鲜花,来回踱步。
这趟归途,她特意选了尽可能早的班次。养父母和哥哥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莆田特产陪在她身边,让她走在回家路上,更有勇气,也更有力量。
列车停稳,人潮涌动。一身白衣黑裙的曾芊雅出现在出站口。弟弟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姐姐,欢迎回家!”这一声呼唤,穿透了四十年的时光。
她绽放出笑容,眼中泪光闪烁,张开双臂与弟弟紧紧相拥。弟弟比她略高一些,那个拥抱很用力,仿佛要把这些年错失的温度全都补回来。随后,芊雅向亲友一一介绍同行的莆田家人,笑着说:“现在的我很幸福,又多了两位父母和一群姐姐弟弟。”
人群中还有一群特殊的人,是一路见证并助力她寻亲的志愿者们。
站在他们中间的,是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龙亮团圆工作室”的牵头民警徐星亮。正是他,第一个在电话里向芊雅报告了比对成功的喜讯。看着这一家人紧紧相拥,这位被网友称为“暖心使者”的民警欣慰地说:“这份团圆的力量,一定能鼓舞更多失散家庭勇敢迈出寻找的第一步。”
养父母在一旁默默注视,眼角含笑。40年前,正是他们从莆田的海边抱回那个脐带还未落的婴孩;如今,他们亲自送她回家认亲。孩子的人生圆满了,他们也就安心了。
吃上甜汤圆
从车站到麻步镇雷渎村,车队缓行。越靠近老家,芊雅和弟弟的手握得越紧。这一次,弟弟要亲自领着姐姐回家。
村口早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大红气球拱门上写着“欢迎芊雅回家”,乡亲们挤在路旁,许多人举着手机,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老屋里,亲生父母早已等候多时。一见芊雅的身影,母亲第一个伸出双臂将她拥入怀中,父亲也上前紧紧抱住女儿。
“妈!爸!”三人相拥而泣。
母亲早早煮好了汤圆,她颤抖着手舀起一颗,轻轻吹凉,送到芊雅嘴边:“吃一颗,团团圆圆。”
芊雅含泪咽下,芝麻馅在唇齿间化开。“真甜。”她哽咽道。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靠养父讲述拼凑身世的“莆田女儿”,而是在亲生母亲注视下,尝到家乡味道的“平阳女儿”。
姐姐们围坐过来,一边向她介绍满屋的亲戚,一边争相诉说这些年的思念。
她也讲起自己曲折的寻亲路:曾一度以为自己是乐清人,寄出唾液样本做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的血脉有超过90%的概率来自温州,乐清可能性最高。今年6月9日。她在养父陪同下赶往绍兴,联系上嵊州“和合”寻亲工作室的民警商朝阳,重新采血入库。随后,衢州“龙亮团圆工作室”的徐星亮、乐清市公安局的叶钻相继接力,最终通过DNA比对锁定平阳县麻步镇的这户人家。
认亲现场,芊雅坐在两对父母中间。养父对亲生父母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拥有这么好的女儿。”亲生父亲含笑回应:“谢谢你们把她养得这么好。”
这一刻,没有芥蒂,只有感恩。
点上寻亲灯
团圆之外,芊雅做了一件在许多人看来格外勇敢的事,她拿起手机,将认亲的动人瞬间与真实心声,通过直播呈现给万千网友。这不是为了流量,而是想为更多仍在寻亲路上的兄弟姐妹点一盏灯。
“在我身边,还有七八名和我经历相似的莆田‘平阳女儿’,她们仍在渴望寻根,却还在等待。”直播里,芊雅的声音温柔而笃定,“我想用我的故事告诉她们:别放弃,你也能找到家。”
她不止一次说出心底那句话:“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我们,都没有错。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苦衷,我们并不埋怨他们当初的选择。我们只是想找到答案。而这份答案,从来不会削弱我们对养父母的感恩。”在她看来,血缘与养育之恩,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命赠予的双重礼物。
芊雅的成功,也让越来越多人看到科技的力量。“如今DNA比对非常高效,只要勇敢走出第一步,去公安机关采血入库,回家的路就有希望被点亮。”
接下来几天,芊雅将和养父母、哥哥们在温州多待几天,陪亲生父母走亲访友。未来,她还将带着孩子来温州,去见见他们的爷爷奶奶。
而她更远的愿望,是成为更多人寻亲路上的接力者。“不仅自己要团圆,还要让更多失散的家庭,终有重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