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露露 通讯员 王以森
乐清市五金工具产业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2003年荣获中华全国钻头(建工)产业基地“金名片”,历经40多年已具有一定规模,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前,市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对我市五金工具产业调研发现,与永康、临安、余姚等省内主要五金工具生产基地相比,仍存在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同时,调研组认为我市五金工具产业发展具有极大潜力和空间,亟待突破发展瓶颈,绘就产业新蓝图。
五金产业盼蝶变
今年4月,京东五金城-乐清产业带签约会在乐清电气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举行,京东五金城乐清馆正式成立。不仅将京东的平台优势与乐清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更为乐清五金工具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京东五金城乐清馆签约。乐清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供图
五金工具应用范围广泛,涵盖制造业、建筑业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相关电商平台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我市五金工具产业以建工钻头、硬质合金为主,电动工具、木工铣刀等五金工具为辅。其中建工钻头国内同行业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但整体产品呈现“量高价低”的特点,企业经营发展压力较大。我市现有五金工具企业及配套企业共500多家,分布在芙蓉镇、清江镇、南塘镇、翁垟街道和乐清经济开发区等9个乡镇及功能区,规模以上企业占比约为8%,低、小、散的传统发展模式占据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五金工具产业的发展。委员们认为,乐清五金工具产业需要突破现有瓶颈,实现从“量高价低”到“质优价高”的华丽转身,实现企业的全面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乐清五金工具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溯源瓶颈探症结
委员们调研发现,科技创新滞后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除大型企业外,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在实现产品差异化、推进技术市场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和再造产业体系等方面仍有欠缺。我市五金工具产业主打建工钻头和硬质合金,作为五金工具产品的一个细分区,赛道极其拥挤。在低端市场,部分企业只是加工厂或组装厂,以粗加工、代加工为主,贴牌经营,经济总量不大、自主性不强。这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往往依靠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利润空间相对较小。同时,我市五金工具的产业拓展范围主要限于电动、气动工具等,不管是产业链上游的钢铁加工、硬质合金制造,还是下游涵盖的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军工产品等诸多领域,拓展力度都稍显不足。
近年来,我市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五金工具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提高市场份额、设立贸易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表现优秀。但与国内五金工具产业龙头企业山特维克、肯纳等相比,在市场开拓、技术实力等方面的优势不够突出,还有一定差距。
既然有差距,企业便需要进一步转型发展。五金工具制造受自身工艺、机器设备等因素影响,需要较大占地空间,当前用地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市五金工具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一些企业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外地土地空间充足、产业集聚等因素,不得不采取外迁策略。同时,行业商协会作用的发挥也不够明显,商协会普遍存在法律地位缺失、职能不明确、人事组织关系不清、资金来源匮乏和缺乏沟通机制等问题,致使其难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各级政府部门对行业发展的动向和态度,特别是在相关涉企政策制定和调整时,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我市部分五金工具企业非常依靠外贸订单,出口依存度较高。一旦出现国际突发事件,出口市场快速萎缩,会导致企业承担巨大压力。
委员建议
多元布局
以最佳姿态预备起跑
委员林文爱:加大力度实施“质量立业、品牌兴企”战略,高度重视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建设,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创新深度,引导企业聚焦主业,通过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有效专利布局。
委员朱昕露:引导产业走出建工钻头为主导的舒适圈,逐步向多样化产品过渡,打造多元五金工具产品矩阵,积极推进单一产业向多元化拓展,全力跻身汽车、计算机、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端应用领域,进一步增强市场抗压能力和竞争力。
委员赵萍萍:一方面,向上游回溯,在材料和设备制造业上发力,加大优质设备制造企业引进力度,精准扶持和鼓励我市本地设备制造企业提速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下游产业,借鉴外地整机工具产业基地发展经验,充分利用乐清现有的塑配、模具、电子等产业优势条件,向终端整机工具市场进军。
破局革新
以最稳步伐弯道赶超
委员胡庆伟:一方面,严把准入门槛,全方位执行产品质量国家标准,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技术要求、执行程序,实现小微企业逐步成长。另一方面,助推成长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超精密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打造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
委员陈琼丹:目前东南亚市场价格敏感度高,建议紧抓全球资源重新分配、全球分工体系重新组合的大变革机遇,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义乌展会、上海展会、欧洲展会等。全力构建集中稳定的中间商销售渠道,加大对其他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争取开辟更多新客源。
委员陈铁:聚焦企业代际传承,以“青鹏计划”工程为重要抓手,以新生代五金产业企业家为重点,同步引入优秀五金技术能手、院校研发专家、知名五金企业家、职能部门骨干等,组建乐清市五金产业发展交流团,帮助新生代企业家接好政治传承之班、事业传承之棒。
整合赋能
以最大速度爆发冲刺
委员刘艳琼:遴选产业链领航企业、潜力企业,大力开展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创建行动,逐个制定发展实施方案和扶持奖励政策,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品名企。引导其通过上新项目、上大项目、吸纳战略投资者入股等方式,助力企业提质扩能,全面提升五金工具产业的综合实力。
委员王建斌:进一步整合各部门政策,加大金融系统对行业授信力度,着重进行扶持。深化“数据得地”机制改革,强化“腾笼换鸟”和存量土地挖掘,大力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提升,支持乐清市五金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小微园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南清芙片五金平台集聚效应。建立“政府牵头、协会组织、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商协会职能职责和行业公平竞争自律公约,积极搭建高校院所、央国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