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 通讯员 林昌勇 实习生 蔡依诺)近日,石帆街道大林村的试验田里,大型打捆机将散乱的水稻秸秆打包成捆,与之相邻的田块,秸秆则被旋耕机直接粉碎还田。这片田地是一场重要科学对比试验的现场。当天,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温州各县(市、区)生态能源系统负责人及浙江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同观摩。
旋耕机驶过,秸秆被粉碎还田。通讯员 蔡宽元 摄
“我们将试验田分为‘秸秆还田’与‘秸秆离田’两种模式进行对比监测。”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梁新强教授介绍,监测分析发现,秸秆适量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显著提升,谷物产量明显提高;离田资源化处理得到的“富磷炭基材料”可替代50%无机磷肥,使农业面源污染风险降低30%以上。这一结果为秸秆科学还田和离田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乐清积极探索构建“五片三化一中心”的综合利用模式,形成以雁荡东片用作为茶果园基地覆盖还田+土豆种植基质、石帆中片用作水稻育秧的基质化利用、翁垟西片秸秆实施水稻育秧的基质化+颗粒肥料化综合利用、南塘镇和淡溪镇辐射全市域有机废弃物综合收集肥料化利用的市域生态循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