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瀚 通讯员 张纯)近日,在疏港公路附近的一个百亩高标准农田边,约10米高的风杆拔地而起,与周围新安装落地的数据采集器、百叶箱、雨量筒等气象监测设备成为田间地头的新成员。这些新布设的“智慧哨兵”,正通过每分钟一次的数据采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今年起至明年,围绕“增强农业气候韧性、减少气象风险”,乐清计划在4个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域试点布设智能气象监测站,根据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长周期,分类构建“监测-预警-服务-保障”全链条气象服务体系。
作为首个布设的站点,该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现已试运行。该站点围绕水稻全生命周期,配备六要素自动采集设备,实时监测气温、降水、风速等关键指标,并上传至数字平台。通过数据融合,整合气象卫星、雷达等数据,可为农田建设与农业生产提供专业的气象支撑,助力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
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气象知识趋利避害,以智慧服务精准助农,是在高标准农田开展气象保障服务的核心目的。在助力农作物生长方面,气象部门将每周推送未来7天精细化预报,包含气温变化、降水定性预报、湿度等信息,并对区域内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关键用户”,进行“点对点”服务。此外,针对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节点,推出专项气象指引服务。在灾害预警与主动防御方面,乐清建立以台风、高温热害、暴雨内涝、低温冻害、强对流天气等为防御重点的分级预警机制,通过“水稻大户+农业服务群+农业气象部门会商群”三级传递网络,确保种粮大户15分钟内接收预警信息。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气象与农业专家将联合开展田间指导,根据未来天气预测提出差异化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