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人玮
11月19日上午,在雁荡山灵峰景区,雁荡镇樟下村文化特派员李曼与演员们一同表演了越剧折子戏吕布与貂蝉选段《小宴》。由李曼饰演的貂蝉,以细腻入微的演技生动再现了故事情节,赢得现场游客的阵阵掌声。
近日,浙江省公布“文艺赋美”街头演艺精品点位名单,雁荡山灵峰景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入选。在这里,以亿年火山为天然幕布,一出出经典折子戏轮番上演,成为展现地方特色、赋能城乡美学的“文化窗口”。
李曼在表演越剧。受访者供图
作为雁溪戏剧团的创办者之一,李曼是推进“戏曲进山水”常态化演出的重要推动者。文化根脉的延续与活化,绝非一日之功。自担任乐清市文化特派员以来,她便扎根基层、走街串巷。一次,她与剧团成员在雁荡灵峰景区附近的花海表演时,发现越剧演员的妆容服饰与山水意境相得益彰,由此萌生了“戏曲进山水”这一创新形式。恰逢雁荡山管委会正计划在灵峰景区引入越剧演出,在导演吴韦瑶的牵线下,双方一拍即合。
自2024年起,乐清市正式启动戏曲快闪与雁荡山景区文旅融合项目,在灵峰景区核心区域打造多个“移步换景”式戏曲节点——如果盒桥畔的水上戏台、夫妻峰下的实景剧场,为游客营造“看山听戏”的沉浸式体验。去年以来,该项目已累计吸引观演游客数十万人次,成功将文化体验转化为旅游消费新动能。
每逢周末与节假日,悠扬戏曲声回荡山间,越剧演员踏着流纹岩的天然纹路翩然登场,水袖轻扬之际,与身后巍然矗立的观音峰相映成画。截至目前,累计演出已达300余场。
“游客不仅是观众,更可以成为戏中人。”李曼介绍,演出注重互动体验,演员会邀请观众即兴参与一段身段或一个转身,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这种形式不仅深受国内游客喜爱,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友人驻足。“景区常有国际游客到访,他们对这种表演充满好奇。我也常常担任讲解员,向他们介绍乐清的山水与越剧文化。”李曼表示。
山水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是乐清推进“文艺赋美”工程的生动实践。此外,李曼还积极推动青年传承计划,以雁溪戏剧艺术团为平台,促成老艺人与“85后”青年骨干结对,创排融合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的创新剧目。
同时,她因地制宜推动樟下村古戏台的修缮与功能提升,活化古村空间,并打造“戏台故事会”等品牌活动,吸引更多戏曲爱好者加入“文艺赋美”行列,使百年戏台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地标。
在雁荡镇,李曼以务实行动探索出一条“传承—融合—赋美”的文化深耕之路。她表示,将带领团队继续围绕“传承不辍、融合不止、赋美不停”的目标,进一步夯实青年传承、活化古村空间、深化文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推动雁荡镇文化工作从“闭环培育”向“开环赋能”转型,真正构建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可持续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