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
近日,2025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的重要环节——“诺奖对话会”在乐清举行。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石墨烯发现者之一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冯冠平,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路线图制定者、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委员弗朗切斯科·博纳克尔索,正泰集团研究院院长、正泰电气副总裁李乃湖,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杭州高烯科技创始人高超等五位来自全球学界与产业界的重量级人物首次同台,直面石墨烯产业核心焦点,展开前沿理念与产业实践的深度碰撞,畅想未来十年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创新轮廓。
作为“中国电器之都”,乐清正处在电气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场关于石墨烯前沿应用的对话,为本地电气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提供了重要思路。
对话伊始,嘉宾们为石墨烯产业发展精准把脉。诺奖得主康斯坦丁指出,中国经过十年投入,已成为全球石墨烯技术的领军者。他强调,石墨烯技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电池、电子产品、热管理等多个领域,并通过在二氧化碳捕集、氢能经济等方面的突破,持续焕发新机。
作为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奠基人与一线实践者,冯冠平分享了将石墨烯创新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在重大疾病治疗上取得的进展。他呼吁产业在持续投入的同时,不断拓宽视野,敢想敢为,探索更多新兴应用领域。
正泰集团研究院院长李乃湖则从一线实践出发,指出当前产业存在“中间热两头冷”的现象。他介绍,正泰通过“基础研究+三大产业板块”形成闭环,持续推动石墨烯在民用领域的产业化,并分享了正泰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将市场需求与研发资源紧密结合的成功经验。
在石墨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通过产学研协同加速创新技术向产业转化?对话中,作为杭州高烯科技的创始人和浙江大学的教授,高超深有体会,他表示,石墨烯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巨大,全球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完全有能力站上全球前列。“未来需要不断创新产学研机制,让科研人员不仅是研发主体,更能成为产业化的主体,推动更多全新应用场景落地。”
弗朗切斯科·博纳克尔索则表示,石墨烯产业发展需国际间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必须具备相应的产业化以及生产制造能力,才能实现商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未来十年哪些应用场景值得挖掘与培育,康斯坦丁表示将重点聚焦可持续发展、医疗健康和通信三个方向。他特别指出,目前各种新兴电池技术不断发展,石墨烯都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通信尤其是量子通信方面,康斯坦丁认为,随着6G技术的发展,太赫兹频段备受关注,采用石墨烯材料的天线,在太赫兹系统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高规格对话,为处于关键节点的全球石墨烯产业提供了思考坐标,更为乐清电气产业带来了前沿视野。在接受乐清市融媒体中心专访时,康斯坦丁就温州及乐清的产业升级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当地企业应进一步聚焦智能电网方向,着力开发石墨烯与铜、铝等金属复合的新型材料。他指出,此类材料已逐步进入市场,技术潜力巨大,有望为乐清电气产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当前,石墨烯已成为国际高科技产业竞争的热点之一。嘉宾们的多元思维碰撞,不仅是全球石墨烯智慧的一次集中迸发,更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生态构建等方面提供指引,为乐清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明确新方向,助力乐清在全球石墨烯发展浪潮中把握机遇、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