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前不久,乐清一家烤肉店老板李锡隆在自己的抖音账号“潜匠户外”上更新了一条视频:他穿戴着整齐的潜水装备,顺着岸边缓缓入水,不过十几秒,一部落水的手机便被他稳稳捞出。画面中,他神情轻松,动作利落,对水下寻物仿佛信手拈来。
这是李锡隆的一门温暖人心的副业。从烤炉前的烟火气,到水底下的寂静世界,李锡隆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中切换自如。他说,自己不过是把爱好变成了能帮到别人的一技之长。而在那些被他“捞”起的物件背后,是一个个焦急等待的身影,和一份份珍贵的生活记忆。
从烤肉店老板到水下“潜客”
李锡隆是白石人,今年37岁,在白石街道象白路经营烤肉店已有四五年。而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一名持证潜水员,专接“水底打捞”的活儿。从去年8月至今,他已完成了42单打捞任务,打捞物品有手机、无人机、金手链、名贵手表、钓鱼竿、现金等。
李锡隆。本人供图
之所以和潜水打交道,这与李锡隆常年坚持户外运动有关。早在童年时,家附近的凤凰山,是他最熟悉的乐园。“那座山我爬过无数回,每一块石头、每一条小路都记得。”长大后,他爱上了钓鱼、爬山,对大自然始终怀着一份质朴的热爱。
谁也想不到,这位如今能在30米深水下自如作业的“潜匠”,第一次接触潜水时,还只是个“岸边看客”。几年前,一位懂潜水的朋友组织去永嘉楠溪江潜水,顺便带上了他。“我站在岸边,看着朋友们像鱼儿一样在水下来去自如,心里既羡慕又好奇。”他说。
“那感觉,就像突然发现除了大山,还有一个全新的水下世界。”这次经历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潜水的种子。幸运的是,那位带他去的朋友正好持有潜水教练证,看出他有兴趣,主动提出:“想学吗?我教你。”
李锡隆没有犹豫。在朋友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能,顺利考取了潜水证。“其实潜水不难,关键是要有勇气和兴趣。”他说。从那时起,他正式变成了楠溪江的一名“潜友”。
随着对潜水了解的深入,他越发被这项运动的魅力吸引。为了更自由、更安全地探索水下世界,他不惜购置了干衣、湿衣、调节器、潜水铝气瓶等进口全套专业装备。“虽然贵,但值得。”他抚摸着装备说,“好的装备不仅是工具,更是水下的‘护身符’。”
“不是钱的事,是那份失而复得的心”
谈起为何从“爱好”走向“副业”,李锡隆坦言,这源于一次偶然的帮助。去年8月,他在楠溪江潜水时,遇到一位手机落水的姑娘。他顺手帮忙捞起,并将过程视频发上网。没想到,这条视频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为他点赞的同时,也发来不少“求助”。
“我后来想,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李锡隆说。他陆续注册了“潜匠户外”等社交账号,发布了自己的潜水视频,没想到引起了更多打捞中介的关注。“后来店里的生意有些下滑,我也急着想兼职补贴店里开销,”于是,他开启了“水下摸金”的兼职生涯。
在他接过的42单里,80%是手机。“手机本身不值钱,但里面的资料太珍贵了。”李锡隆说,他曾为一位女士打捞手机,这是对方丢的第二部手机,在岸边急得直哭,说手机里存着重要记录。还有一次,一名男客户找到他,称落水的手机里有着重要的账单和资料。“那一刻,我觉得我捞的不是手机,是别人的一段生活。”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单,是打捞一支价值2万多元的钓鱼竿。客户是宁波人,钓竿是好友所赠,意义非凡。李锡隆驱车前往丽水景宁,在26米深的水库中,仅用5分钟就帮他找回了鱼竿。“客户开心得直接转了4500元,说这竿子对他太重要了。”
还有一次,他在泰顺一处水库为客户打捞一块价值二十多万元的手表,这是他打捞的价值最为贵重的物品。“客户在钓鱼时,把手表意外甩进水库里,而手表是他老婆送的,情感价值远远超过物价。”水深超过20米,能见度极低,他找了20多分钟毫无所获。就在上浮前最后一刻,他扩大搜索范围,竟摸到了手表。“那一刻,客户在岸上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安全永远是第一,比赚钱重要”
尽管打捞过程有时如“短视频”看似轻松,但李锡隆深知背后的风险。“潜水不是游泳,尤其是在深水、浑水中,心理素质和技术缺一不可。”
他通常独自下水,但安全措施从不马虎。“3米以下我就会带备用气瓶,电脑表随时监测深度与时间。”他强调,潜水打捞不是“玩命”,必须在安全范围内操作。“每深潜一定深度,出水上升必须要慢,还要必须按潜水计划做出水减压,生命比钱重要。”
他的装备如今已升级到六万多元。在他看来,这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保命”。
尽管家人对他的这份副业心存担忧,但李锡隆每次下水前都会做好充分准备。“我要对他们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
如今,他的“潜匠户外”账号渐渐有了名气,订单也从乐清本地扩展到全省范围。他说,这份副业带给他的不仅是收入,更是成就感。“看到别人失而复得的笑容,那种喜悦能感染我一整天。”
“只要有人需要,只要我还能潜得动,我就会继续下去。”李锡隆笑着说,“毕竟,能帮人‘捞’回重要东西的感觉,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