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通讯员 朱哲莹 陈梅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临近,市民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薅羊毛”,然而,在你沉浸“薅羊毛”的快乐时,骗子已“盯”上你的钱包。假客服、假红包、预售陷阱……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市民在购物的同时,千万要守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日,市民小A就遭遇了虚假客服诈骗。刚下单一件衣服不久,便接到自称“客服”的来电,对方不仅准确报出了她的收货信息,还声称衣服存在质量问题,需办理“双倍退款”。信以为真的小A点击了对方发送的“退款链接”,填写了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结果瞬间被转走5000余元,再联系时已被拉黑。
市民小B的遭遇则更为典型。他在二手平台看到某品牌运动鞋预售价比官网低300元,对方自称“品牌内部渠道”,要求加微信付2200元定金。可到了约定发货时间,不仅鞋没收到,他的微信也被对方拉黑。
市民小C在刷短视频时,被弹出的“双11补贴红包,点击领取”窗口吸引。点击后,却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才能领。填完信息的小C不仅没拿到红包,还频繁收到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甚至银行卡出现异常交易,损失4300余元。
为帮助市民更好地防范诈骗,乐清公安总结了防诈“四大核心措施”:坚守“三不”原则,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认准官方渠道,拒绝私下交易,不轻易相信高额赔偿承诺,警惕“好评返利”“投资高返”等诱惑;保持冷静不盲从,遇到“限时处理”“名额只剩1个”等催促,先思考,核实信息后再行动;筑牢技术防线,手机支付设置双重保护,定期更新系统和购物APP,不给病毒留漏洞;同时也要多关心家中长辈和孩子们,跟他们说说防诈知识,一起守护全家的钱袋子!
乐清公安呼吁广大市民,双十一期间务必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切勿上当受骗,以免购物狂欢变成“消费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