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11月9日,时值弘一大师(李叔同)诞辰145周年,“以美淑世经世致用——弘一大师(李叔同)书法艺术展”在乐清博物馆隆重启幕。这场为期一个月的艺术盛宴,不仅集中展出80余件大师书法精品,更深情再现了弘一大师与乐清大地那段延续十二载的深厚翰墨因缘。
展览现场。郑剑佩 摄
弘一大师(1880-1942),这位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全才巨匠”,他早年留学日本,深耕西洋绘画、音乐与戏剧领域,而其书法艺术更是融汇诸艺精髓,独辟蹊径成就“弘体”。特别值得铭记的是,1921年,弘一大师乘船抵达温州,在此开始了出家后历时最长的潜修岁月。之后整整十二年间,他与乐清这片土地结了缘,这段珍贵的历史因缘,如今通过这场展览得以完整呈现。
弘一大师与乐清的深厚法缘,始于那个春意盎然的四月。1921年4月30日,大师乘坐“海晏号”轮船抵达温州码头,随后驻锡庆福寺。这座寺院成为了他在温州修行的重要道场,也开启了他与乐清籍高僧寂山法师之间感人至深的师徒情缘。
寂山法师作为庆福寺的住持,初见弘一大师便被其修行决心所感动。史料记载,1922年春,弘一大师严格依循律仪,郑重其事地奉寂山为“依止阿阇梨”(规范师)。尽管寂山法师多次谦辞,但弘一大师心意坚决,甚至登报声明,终身以师礼相待。在现存的书信往来中,弘一大师始终尊称寂山为“师父大人”,这段师徒佳话令人动容。
大师在温期间虽多以谢客潜修,但对有缘的乐清学人与居士却不吝赐教。青年学者吴鹭山在友人引荐下得见大师,获赠手书《华严集联三百首》;林赞华居士创立乐清净业社时,大师特书赠佛号鼓励;乡贤张云雷请大师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大师欣然应允。这些往来,无不体现大师以书法广结善缘的慈悲。这段深厚的地缘与人缘,也滋养了其艺术心灵的升华,使其书法在此期间臻于化境。
本次展览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系统呈现弘一大师“弘体”书法演变脉络的八十余件精品。这些从全国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处征调而来的珍品,从早年的雄健浑厚,到中期的清秀挺拔,直至晚年“弘体”的朴拙圆满,“弘体”以其静、圆、简、淡、拙的独特意境,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在众多展品中,1932年大师为乐清佛教净业社所创作的朱砂篆书佛号中堂尤为珍贵。这件作品以朱砂书写“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采用独特的篆书体式,色泽鲜红如血,笔法古朴浑厚,结体端庄稳重,完美融合了佛教经文的肃穆感与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与温州博物馆藏同题墨本形成“朱墨映照”的独特展览形式,也展现了其将禅修与艺术融合的创作理念,更是大师与乐清深厚缘分的实物见证。
展览开幕当天,“以美淑世经世致用”弘一大师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将这场艺术盛宴推向了高潮。二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与艺术家齐聚一堂,从书法美学、国学思想及文化传承等多重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9日,让更多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弘一大师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体悟“以美淑世”的人文精神。弘一大师与乐清的这段翰墨因缘,必将为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继续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