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 文/摄
清晨五时的雁荡镇响岭头村,76岁的连士德已轻手轻脚地起床。作为雁荡镇老年协会会长、响岭头村为老服务中心主任,拥有双重身份的他,在洗漱后揣上提前准备好的工作安排本,6时整迈出家门,从响岭头村到雁荡镇老年协会,他徒步快走整整一小时。“一天走一趟,权当锻炼。”连士德笑着说,这条路,他一周走5趟,一走就是11年。
连士德。
7时,他准时迈进雁荡镇老年协会的大门,第一件事就是把各个村社的值班表、活动排期写在纸上,他一条条记下,再挨个打电话进行协调。11时许,他搭坐上大巴,坐车回家吃饭。
饭后,他也顾不上休息,又出现在响岭头村为老服务中心。下午的安排同样满满当当:检查康复室设备、排课、整理保单……
“连会长,要不是这份保单,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去年年底,响岭头村80多岁的周阿婆拉着连士德的手,眼眶泛红。去年,她不慎滑倒,住院花费近万元,正是连士德亲手为她办理的老年人意外保险,一次性理赔到位,解了燃眉之急。
这份保障,源于连士德2018年启动的一项“笨功夫”。为让响岭头村60岁以上老人应保尽保,他拿着406份不完整的表格,挨家挨户核对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回办公室后一份份整理清楚,再送到保险公司。“老年人磕磕碰碰也很正常,花一点时间,给老人们上份‘保险’,值!”连士德说道。
在连士德的办公桌上,一摞摞的笔记本就是响岭头村的“银龄档案”:406位老人的健康状况、用药禁忌、子女电话,都密密麻麻记得清清楚楚。“知己知彼,才能把服务做到老人的心坎里。”
从2010年卸任村干部至今,连士德已在镇、村为老岗位坚守15载。他带领22个村(社区)老协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创建省级老年电大示范教学点,推动居家养老星级评定全覆盖。但最让他挂念的,仍是那406个名字:“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每年续保都要写清楚,让老人过得踏实、笑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