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青
11月的乐清,秋意渐浓。清晨微光初露,南塘镇村民梁兰芬已与好友们来到鹤浦公园锻炼。
漫步在鹤浦公园,陈公汝白筑塘捍海图示、“南塘十二烈士”石雕、南塘市日墙绘、鹤浦壁、18个自然村的地名印……一个个承载地方记忆的景观生动串联起南塘的历史发展脉络。这里,不仅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运动的好去处,被精心“搬上墙”的这些内容,更激励今人不忘来路。
去年,南塘镇大力推进文化提升工程,经过精心设计,将这座公园打造成六大文化主题区域并重的历史户外博物馆。每逢天气晴好,来公园散步锻炼的村民络绎不绝。“之前的公园小、没有特色,改造后环境更舒适了,我们称之为‘小西湖’,早晨在这里锻炼心情很好。”梁兰芬擦着额头上的汗感慨地说。
家乡建设得好不好,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是最真实的答案。
近年来,南塘镇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理念,党员干部“竖起耳朵”听愁盼,“走街串巷”问冷暖,“面对面”打开群众话匣子,全面了解居民所需所盼所想,精准定位民生痛点难点焦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关切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稳稳托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家住城南街道的黄先生驾车前往南塘镇上班,仅需20分钟便能经疏港公路抵达镇上。这条公路拉近了南塘与市区的距离,助力织就一张高效便捷的交通路网,让“半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在南塘镇的亨东路公交站亭,刚买完菜的村民李阿姨正坐在崭新的廊亭下歇脚。“以前等车,夏天像‘铁板烧’,雨天变‘落汤鸡’。现在好了,有地方坐、有顶棚遮,等车也成了一种享受!”她笑着说道。这样的变化,源自南塘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社会资金,推动建设的11座多功能公交廊亭。它们不仅配备座椅和遮雨棚,更巧妙地融入了南塘的文化标识与历史元素,将原本简易的公交站点升级为既实用又具文化味的“暖心驿站”。
穿行于南塘镇,一条条畅通的道路与一座座有温度的站亭共同勾勒出宜居宜行的城镇图景。
惊喜,远不止于此。捧着一杯热水、带上一个坐垫,杨州村的陈阿公来到南塘镇卫生院准备输液,踏入输液大厅,他欣喜地发现,原本的“硬座”变成了“软卧”。
过去,输液室的椅子硬邦邦的,人坐久了容易腰酸背痛,不少老人来输液都发愁。今年5月,在南塘镇爱心企业家的善举下,卫生院对输液椅进行了升级。新的输液椅不仅配备了舒适的靠背和扶手,还设有专门的水杯放置区,极大提升患者的“点滴时间”体验。
“这次换了新椅子,感觉来输液都没那么难受了!以前坐几个小时,浑身都疼,现在真的太贴心了。”陈阿公满意道。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南塘,这样的暖心细节随处可见:南塘小学在操场加装防护栏、增设夜灯,将闲置场地升级为开放式夜操场,让跑步健身的村民、追逐嬉戏的孩童、悠闲散步的老人有了好去处;每个月的18日,是老人们最期盼的日子,南塘镇联合爱心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温暖日”活动,全年为1500余名老人提供修脚、按摩服务……
从“纸上”落到“地上”,将“承诺”变为“口碑”,更多的“民生清单”正在变成南塘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