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露露 通讯员 董博锋
  日前,乐清市人民医院呼吸科诊室内,患者王大爷向医师诉苦:“天气一冷一热,我这气管就跟风箱似的,呼哧呼哧响。”霜降时节,北风渐起,乐清迎来了晚秋,昼夜温差大,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医生提醒,干冷空气与频繁温差的双重夹击下,科学护肺很有必要。
  “早晚凉、中午热,冷空气直接刺激支气管,容易引发‘抽筋’。”医生建议,市民外出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既能阻挡灰尘病菌,又能让吸入的空气更温暖湿润。晨练者需避开清晨低温时段,待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活动,避免冷空气“突袭”肺部。
  市民平时常见的秋冬干燥引发的嗓子干痒、鼻腔不适等,这是呼吸道黏膜发出的“求救信号”。医生建议,可通过放置清水或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此外,勤洗手、外套挂门口等细节可阻断病菌传播,而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则是为呼吸系统增添“硬防护”。
  “不咳不喘就能停药?这是大误区!”医生说,常在门诊中见到忽视自己病情的患者,哮喘、慢阻肺等患者需坚持规律使用吸入剂,按时按量用药,可通过手机闹钟提醒形成习惯。若出现咳嗽增多、痰液变黄或喘息加重,需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除了规范用药,简单的呼吸训练也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医生推荐每日练习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瘪腹)和缩唇呼吸(模仿吹蜡烛动作缓慢呼气),每次10-15分钟,长期坚持可提升呼吸效率。对于过敏体质者,一定需远离可疑过敏原,从源头减少过敏发作风险。
  当然,营养的支持也同样关键。医生指出,温差大导致身体消耗增加,患者需多摄入鸡蛋、鱼肉、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为呼吸肌提供能量,同时多喝温水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秋冬季节,家庭防护需注重细节。医生建议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0-15分钟,降低室内病菌浓度;坚决杜绝室内吸烟,避免二手烟、三手烟对呼吸道的伤害,尤其保护儿童健康。
  “家人咳嗽时递个口罩,感冒时分餐而食,这不是嫌弃,是实实在在的爱护。”医生分享临床案例时感慨,许多家庭因彼此体贴安然度过秋冬,而疏于防护者则易陷入“全家轮流感冒”的困境。护肺是全家共同的责任,需从戴口罩、勤洗手、规律用药等小事做起,科学防护可让呼吸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