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文/摄
  近日,在乐清市区跃进东路的晨曦幼儿园门口,不少接送孩子的家长被路边一幕吸引:行道树的树干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鲜红色的小点,走近一看,竟是一种红得发亮的小虫,成群结队,十分醒目。
  “远远看去,像从树干掉落的红色小果实,走近才发现是虫子,密密麻麻,我还是头一回见。”马女士边说边用手机拍下视频。“妈妈,树上的红点点会动!”虫子也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它们穿的是红色铠甲吗?”面对孩子天真的提问,马女士被逗乐了。
     
                  微信图片_20251030144102_142_6_b
           
      
      微信图片_20251030144102_142_6_b
 
  不少送娃家长也停下脚步,有的把孩子高高举起“近距离观察”,有的则谨慎地拉着孩子后退。不少路人既好奇又担忧:这到底是什么虫?会不会咬人?树会不会被它们“吃垮”?
  经乐清市园林绿化管理所确认,这些“红衣访客”正是红蝽虫。这些虫子颜色鲜红,腹部有白色斑,后背有两个明显的黑色翅,虫体短的不足1厘米,最长的约2厘米,大部分虫子都攀附在草叶上或聚集在路边,常见于我国南方温暖地区,尤其在黄山栾树等树种上活动频繁。而跃进东路的人行道上种植的正是黄山栾树。每年春秋季节,气温维持在25℃左右时,便是它们的爆发期。近期,广州荔湾、佛山等地也多次发现此虫集中爆发。
  红蝽虫虽声势浩大,却并非“树敌”。红蝽虫主要以木棉、美丽异木棉等锦葵科植物的果实或韧皮部汁液为食,虽可能导致果实发育不良或提早掉落,但一般不会危及树木的整体生长。
     
                  微信图片_20251030144105_143_6_b
           
      
      微信图片_20251030144105_143_6_b
 
  那一身鲜艳的“红衣”是否暗藏毒性?这其实是昆虫界的“警戒色”,如同在说:“我有防御,请勿靠近!”红蝽虫的“防御武器”实为臭腺,受惊时会释放异味,但对人体无害。至于网上传的“捏死虫体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的说法,仅为极少数敏感体质者的个别反应,市民无需过度恐慌。
  面对街头“红衣客”,工作人员建议市民保持冷静,做到“三不”:不惊慌、不触碰、不捏死。若发现虫群聚集,可及时向小区或公园管理人员反映。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已注意到相关病虫害情况,将立即开展喷药治理,保证行道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