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一年一度的蒲岐九月庙会落下帷幕,为了这场家乡盛会,原本在丽水出差的赵国忠特意赶回来,参加乐清市文化特派员服务团系列专场活动。这一次,他“跨界”挑战,当起主持人。现场没有预设主持词,他凭着对乡土文化的熟悉和对氛围的把控,以一身“老太太”赵婆的扮相临场发挥,用幽默有趣的说话方式串联起整场晚会,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赵国忠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家喻户晓,但他在乐清“五一”非遗巡游现场的“名场面”众人皆知:连续两年,他顶着诙谐俏皮的装扮,当起非遗“老鼠嫁囡”中的“媒婆”角色,跟围观的市民互动唠嗑,随口编的台词比剧本还鲜活,硬是把传统民俗活动演成了大人小孩都爱听的“活笑话”,成了巡游队伍里亮眼的“草根明星”。
  当“媒婆”,把角色演“活”了
  赵国忠今年60岁,蒲岐北门村人。在镇里,他有个响当当的“副业”,即非遗“老鼠嫁囡”里的“金牌媒婆”。早些年,他总返乡当民俗活动志愿者,后来原饰演媒婆的演员年事高了,不适合高强度的路演,能说会道且能歌善舞的他就接下了这活,没想到直接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老鼠嫁囡”登上五一非遗巡游。
           
      
      “老鼠嫁囡”登上五一非遗巡游。
 
  要知道,“老鼠嫁囡”没固定剧本,全靠肢体和临场反应“撑场子”。偏偏赵国忠自带“喜剧DNA”,灵活应变能力拉满,一上场就成了全场焦点。但他不满足于“照葫芦画瓢”,反倒对着传统表演“开刀”搞创新。
  他觉得传统表演里,新娘“一听到起轿就哭”不太符合逻辑,娃娃亲要是嫌新郎丑,早不嫁了,哪会等到结婚才哭?于是他就和其他演员商量改剧本,让新娘先掀轿帘瞅新郎,发现其外貌、身材不符合预期后,再露出伤心又带点小脾气的表情,“哭不是哭丧,是对自己一辈子的惋惜,得有层次感”;看到传统的小老鼠角色只是被抱在怀里不动,他就找舞蹈老师设计舞步,还带着孩子们练起流行的《科目三》,让原本呆板的角色变得活泼可爱;传统剧情里还有一些台词不太文明,他就改成和观众、演员互动的俏皮段子,搞笑但不低俗,他说这是互联网时代得有的新讲究!在他看来,非遗不是文物,不能一成不变,得与时俱进,让年轻人、外地人都能看懂、喜欢。
  表演中的赵国忠,既“豁得出去”,又有细腻的共情力。他扮演的媒婆是个“丑角”,却丑得讨喜:去年路演时假胸垫不慎移位掉地上,有观众朝他喊:“你东西掉了!”他却故意装糊涂,调侃“我这老太婆也有尊严,别总盯着不该看的地方”,瞬间将意外变成笑点。
  虽然他演的媒婆已深入人心,但他并不满足于现有成果,总觉得“老鼠嫁囡”还能更完美,如媒婆、新娘、新郎可以形成“含糖量高”的三人组,其他每个小角色也还有很多表演空间可拓展。他坦言:“我不是专业演员,也不图出名,就想把蒲岐的‘老鼠嫁囡’带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乐清的非遗有多精彩。”
  演“赵婆”,让生活“趣”味多
  在蒲岐,赵国忠还有个外号叫“油汤”,这两字早已超越名字的范畴,成为街坊邻里口中的“快乐符号”,油汤并非指油腻,而是称赞他嘴如巧簧、语似醇汤,只要他开口,鲜活的段子、爽朗的笑声便会顺着街巷蔓延,把暖意分给每一个遇见的人。
  谁也想不到,这个爱说爱笑的大叔,会在舞台与生活间无缝切换,从非遗巡游中活灵活现的媒婆,摇身变为拄杖蹒跚的“赵婆”。今年夏天,为挑战七八十岁市井老太太的角色,他带着一股“较真劲”在网上淘置行头,那件天蓝色复古斜襟唐装,成为他的心头好。
  服装和道具到货当天,他便火速换装:盘扣系得整整齐齐,花白假发套戴得丝毫不差,手握木质拐杖,佝偻着背就往蒲岐街上“晃”。那颤巍巍的步态、不经意间的抬手,活脱脱一副老太太模样,竟无一人识破这“伪装”,就连一老邻居走在旁边也没出认出他:“这老人家奇怪,我走哪,‘她’跟哪,看着怪糊涂的。”后来他逛到常去的手机店,老板起初满眼新奇:“哟,老人家也来选手机?”越看越觉得眼熟,才猛地拍腿惊呼:“这不‘油汤’嘛!”说着便掏出手机,记录下这充满“反差萌”的瞬间。没过几天,他又顶着“赵婆”的装扮,和邻居们唠了半个多小时家常,大家始终没察觉,眼前这位“老太太”,就是隔壁那个爱开玩笑的赵国忠。
  这得扮得多形象,才不会被人识破?赵国忠笑道,没人认出他的秘诀,全在“细节”里:走路时腰要佝偻、腹部收紧,双腿微曲迈着八字步,连拐杖起落时手部的颤动感,都被他拿捏得分毫不差。
  盛夏时节,他裹着长袖长裤、戴着假发套,汗流浃背时便掏出手绢擦一擦,依旧乐在其中:菜市场里,他弯腰与摊主讨价还价;寺庙中,他慢悠悠“找人”,跨过高门槛时故意装作被绊,引得旁人下意识伸手搀扶;就连健身房,都留下过“赵婆”的趣事,见教练用跑步机,他一时好奇扔了拐杖也跑上去尝试,结果不慎摔了个连滚带爬,事后却笑着调侃:“早知道把速度调快点,演得更真些!”而这些画面,全是一镜到底的真实记录,没有剪辑与特效,拍摄者也是他随手喊来的路人。
  “快乐了自己,愉悦了别人”“老太太竟是隐藏高手”“油汤多才多艺”……评论区里,网友的夸赞满是真诚,每一条都藏着对这份鲜活表演的喜爱。
  在他的抖音账号里,粉丝3000余人,获赞量却突破3.5万,一条舞蹈视频更是创下125万人次的浏览量。“天天吃方便面会腻,表演哪能老一套?”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于是,他的台词永远新鲜,60岁的他用一次次“折腾”揭开一个真相:只要心怀热爱,平凡生活里的每一个场景,都能成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