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秋秋
  “妈妈生活不能自理,住养老院每月费用大概4000元,有了每月800元的补贴,一年下来能省下近万元,给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昨日,失能老人家属叶女士谈起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连连称赞这一政策贴心实惠。据悉,自今年8月政策实施以来,乐清全市已累计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2700余张,总面值达19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1100余户中度及以上失能老人家庭经济负担。
  老年友好,彰显城市民生温度。截至目前,乐清60周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年人口30.1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3.05%,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23%。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加剧,让“养老”更“享老”成为市民关注点。
  在乐清,颐养之风温和吹拂,“银龄”的幸福生活处处可感。家门口的老年特设课程、物美价廉的助餐点、便捷上门的医疗照护……这些暖心服务让越来越多老人过上了“潮生活”,闲暇时走进课堂学习新知识,不想做饭时可到长者食堂就餐,身体不适可享送药上门服务。近日,温州地区首个失能失智老人照护中心启用、18家养老机构推出免费试住活动等创新举措,更是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为提供高品质服务,乐清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在新投用的大荆颐养中心里,24小时在线的巡逻机器人“大头阿亮”已经成为98岁陈老伯的依赖,助浴机器人、防跌倒毫米波雷达、智慧养老床位等一众“科技帮手”,开启近百位老人的智慧生活。虹桥、清江颐养中心也分别以康养型、医养型为特色,专业守护老人的无忧晚年。
  在北白象镇前程农贸市场的老年友好休闲吧里,桌椅、饮水机、电视机等设备齐全,已成为老人们买菜间隙的歇脚站。像这样从传统购物向老年生活主场转型的场所,乐清已有6家。构建适老“生态圈”,乐清还有很多:连续两年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投入2210万元改造资金为4500人次老年人家庭“焕新颜”;更新老旧电梯约150台,惠及2500余户居民;在全市39个未安装电梯的老旧小区楼道设置爱心折叠椅552张。
  青年与银发力量的双向奔赴,为为老服务注入新的广度。“90后”准院长陈洁带领老人拍视频、讲段子,带火“银发网红天团”;“95后”小蒋通过志愿服务兑换租金优惠,与老人实现跨代共居,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银龄行动”变“享老”为“助老”,全市1717名银龄志愿者与168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结对帮扶,让爱在代际间不断循环。
  优质的养老服务,离不开普惠的养老保障。近年来,乐清围绕家门口享受优质普惠服务,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护理补贴等制度。“爱心卡”累计开通7.7万张,今年已为4.2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3561万元;长期护理保险提质扩面工作,9月底参保人数达42万人;意外伤害保险则为全市14万名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再添一重安全保障。
  成功打造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和助联体长效运营两项工作入选省2025年民政领域改革试点“一本账”。从完善“身边事”到构建“生态圈”,从老有所乐到老有所为,乐清正以多维度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让老年人幸福成色更足、底色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