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在心仪的养老院入住是什么体验?能享受哪些美食和专业照护?近日,乐清市推出的“悠然三日,乐享银龄”养老机构免费试住活动在朋友圈引发讨论,也让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养老的规划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从60后对专业养老机构的谨慎考察,到70后对归居山林的向往,再到90后构思的“闺蜜团”抱团养老,不同世代人群对晚年生活的想象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图景。
50、60后
不变的家庭情结
对于已步入或即将迈入老年的60后和50后而言,养老的核心观念依然深深植根于传统。“家”的概念,以及由子女承欢膝下所带来的天伦之乐,是他们心中难以替代的情感慰藉。
“有儿有女的,去养老院像什么话?那会让邻居觉得子女不孝顺。”一位72岁的乐清本地居民在听闻试住活动时说。这种观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同龄人的心声,他们成长于物质相对匮乏、家庭纽带异常坚固的年代,普遍经历过大家庭生活,将晚年由子女照料视为理所当然的人生闭环,也是一种家族荣誉的体现。
但也有一部分开明的老年人开始主动考察养老机构。“我比较看中养老院的社交活动和精神生活。”今年58岁的谢女士说,她拒绝单调的老年生活,同时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像家一样的小套间,而不是仅仅一张床位。这正是谢女士对高品质晚年生活的具体想象。“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未来的归宿是选择一个专业的养老机构,让自己活得有质量,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谢女士的话,代表了这批开明父母的主流心态。
70、80后
活在当下,规划未来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70后与80后共同构成了承上启下的“夹心一代”。
“养老也应该是分段式的,等我退休那也还是初老。”乐清市民南先生认为,70后对老年生活的首要定义不是休养,而是释放。好几年前,他和夫人就曾设想过退休后搬到山林中居住,种种地、养养花,远离喧嚣。为此他在城北山上盘下一块空地。这几年想法发现了变化,他将这块匿于山野的地块打造成团建场地,呼朋唤友享受人生。“我们这代人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是时候为自己活了。”南先生说,而这里也成为他退休后与社会连结的秘密基地。至于养老院,那是70岁以后,身体实在动不了了才需要考虑的事。
而正值盛年的80后也把当下的生活品质与未来的保障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完全寄托于子女,也不急于投向传统养老机构,将活跃的退休初期视为对自我的补偿,旅游、培养兴趣爱好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90后
以友情为盟“抱团养老”
当大多数90后还在职场奋力拼搏时,一群年轻人已经开始预演自己的退休生活。在他们的养老计划里,没有依赖子女的传统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共同兴趣和深厚友情为纽带的全新模式。
“我们几个是从小学到现在的朋友,常常在聊到养老时就约定,老了就找个干净舒服的养老院住在一起。”今年33岁的企业员工梓梓说。学生时代的她和好友们曾畅想成家立业后的生活,在她的描述中,闺蜜们住在同一栋楼或同一个社区,一起追剧、旅行、学习新技能。“当时设想的场景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我们还都生活在乐清,在同一个城市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梓梓说,许是同龄人的想法比较相似,她和闺蜜们畅想退休后的生活,想找回学生时代天天在一起的日子。若到了年迈的阶段,还可以共同雇佣护工和营养师,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姐妹“乌托邦”。
对于梓梓这代成长于互联网、见证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年轻人而言,养老更像是一种主动的社交选择。她们见证了祖辈们“养儿防老”观念的现实挑战,更倾向于在年轻时投资自己,通过稳固的友情构建未来的支持系统,这种“抱团养老”也是对孤独老去的积极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