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郑记糖松糕传承人郑乐剑: 五代人坚守一座城的炊烟
2025年10月28日 10:03:13 手机看新闻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清晨5时,位于市区公安西路的郑记糖松糕店已经亮起灯,蒸汽开始升腾。53岁的郑乐剑系着干净的围裙,将一勺混合着糯米粉、粳米粉和红糖的粉料熟练地筛进松糕模具里,然后放入猪肉、葡萄干、核桃等馅料,再用一把木尺轻轻刮平,最后点缀上红枣、撒上红绿瓜。蒸笼里飘出登糕的清甜米香与红糖香,瞬间温暖了整个店铺。

制作登糕。

  重阳节将至,对于郑记糖松糕店的第四代传人郑乐剑来说,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之一。每年此时,郑乐剑和家人们都需要连夜赶工,才能满足四面八方老主顾的期盼。这份忙碌,也是郑家店铺历史的无声见证。

  留住老味道

  郑记糖松糕店原址在市区北大街172号,在那条承载了无数乐清人记忆的老街上,一开就是一百多年。直到去年,因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店铺才迁至如今的公安西路,位置变了,但那股熟悉的味道被郑乐剑保留了下来。

  郑乐剑的技艺始于童年耳濡目染的“童工”生涯。“小时候看家里大人们对着米粉捶打拿捏,还挺有趣。”她回忆道。

在忙碌的郑乐剑。

  这份从指尖传递而来的温度,在于对传统工艺的坚守。除了应节的登糕,传统的白年糕和黄年糕是店里的热销品。制作年糕是另一番功夫。“和大荆片区以粳米和糯米作为原料不同,乐清本土年糕主要选用大米制成。”郑乐剑说,米和水的黄金比例是几代人实践出来的,多一分米则过黏,少一分则缺乏韧性。浸泡一夜的大米需达到“用手指能碾碎米”的程度才算合格。

  精选的晚稻米经过浸泡、磨粉,再倒入巨大的木桶中蒸煮。待米香溢出,便趁热倒入机器中进行捶打。在更早的年月,这全靠人力用石臼木槌完成。郑乐剑还记得父辈们喊着号子、挥汗如雨的景象。如今虽借助了机械,但对火候和力道的把控依然重要。反复捶打后的米团变得无比柔韧细腻,再被搓成一条条光滑诱人的年糕,温润如玉,米香扑鼻。

  在郑乐剑的父亲、第三代传承人郑安南看来,磨粉环节习惯保留石磨工艺,是因为低速研磨产生的低温不会破坏大米淀粉结构,这是现代化机器无法替代的传统智慧。这些看似繁琐的工序,郑家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郑乐剑说:“偷懒一步,味道就变了,老顾客一吃就知道。”

  手是最好工具

  在郑记糖松糕店,乐清米塑这门源远流长的民间技艺也被传承下来。制作米塑,首先要懂米。乐清米塑选用本地糯米,经过“三蒸三揉”的古老工序,第一次蒸制后揉匀,再蒸再揉,反复三次,直到米团达到白如玉、韧如膏的完美状态。为了防止制作过程中干裂,老师傅们会用湿布随时遮盖。

  对郑乐剑来说,手是制作米塑最称手的工具,不论是压纹、点刻,还是切割、印花,灵活多变的双手造就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她介绍,乐清米塑文化深深植根于地方民俗生活中。传统婚礼上需要“龙凤喜饼”和“鸳鸯糕团”;老人祝寿时要有“寿桃山”和“福禄寿三星”;中元祭祖则需要“三牲五”造型。“每一个节庆、每一个人生礼仪,都有对应的米塑作品。一个简单的寿桃山,一个人制作需要3到4个小时,而复杂一些的造型往往要耗时一天。”郑乐剑说,一年四季跟着时节变化,她心中自有定数。

  2018年,郑记糖松糕店被认定为金溪社区米塑非遗传承点,这个转变让这家老店承担起更广泛的文化传承责任。从那以后,小小店铺迎来一些特殊访客,有周边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有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针对不同人群,郑乐剑设计了不同的体验课程:孩子们学习制作简单的花朵造型,老人则学习传统年糕的制作。“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知道,我们本地的饮食文化有多深厚。”郑乐剑说。

  新生代催生老店新活力

  如今,这间百年老店里又多了一双年轻而灵巧的手。郑乐剑30岁的女儿陈昱作为郑记的第五代传人,为这份古老的传承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母亲专注于传统糕饼不同,陈昱更醉心于米塑艺术。她最喜欢雕刻人物,还特地向天津的面塑师傅学艺。她手下诞生的妈祖像等米塑作品栩栩如生,细节精湛,客户远至潮汕、福建地区,让这家本土老店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郑家店铺。

  陈昱的创新远不止于此。她认为,守住老味道固然重要,但让传统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继续生长,才是最好的传承。去年开始,为了让年轻人更了解并爱上传统年糕,陈昱和母亲商量后,在店铺外搭起了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到放学时分,摊前便热闹起来。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围拢过来,眼巴巴地望着在油锅里翻滚、逐渐变得金黄的炸年糕。

  老城道路上,灶台这边卖的是最古早味的白年糕、红年糕,是爷爷奶奶们记忆里的纯粹;灶台那边,油锅滋滋作响,卖的是经过油炸、裹上各式调味料的创新产品——外酥里嫩的炸年糕和香甜软糯的炸麻糍。百年老店的炊烟与年轻一代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登糕也好,年糕也好,在乐清人心里就是讨个好兆头。”郑乐剑说。在郑记店铺里,那几方沉甸甸的、刻着福禄寿喜的梨木年糕印,正默默见证着那份以米为媒介,传递吉祥、温暖与团圆的初心。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刘丽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以团结与担当谋划亚太发展新篇章——写在习...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携手擘画亚太繁荣新图景——国际社会热切期...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物流降成本,经...
·收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手账
·【央视快评】勇担时代历史使命 奋力开创中国...
·习语|“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乘势而上,续写中国奇迹新篇章——党的二十...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