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佐佩海产创始人王建忠: 守护鲜味 走向远方
2025年10月28日 09:58:08 手机看新闻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在蒲岐镇,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渔港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王建忠用40年光阴书写东海味道的家乡。从1985年的一口土灶、一片竹匾,到如今成长为年销4500万元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王建忠将渔家古法腌制技艺淬炼成一张飘香世界的东海名片。

王建忠

  从灶台到工厂的创业之路

  “我是佐佩,一个从乐清蒲岐渔港走来的海味品牌。”在乐清2025农潮青年创客新势力活动上,王建忠的开场白朴实而有力。1985年,他的父亲在蒲岐渔港架起灶台,用祖传古法腌制泥螺、黄鱼鲞、醉蛏子,开启了佐佩“前店后厂”的创业历程。

  “那时没有冷链,没有标准化,全靠看天作业。”王建忠回忆道,父辈时期的产品完全依赖自然晾晒,每逢台风天,竹匾被掀翻、半成品被雨水浸泡是家常便饭。“1994年那场特大台风,把我们整个晾晒场都毁了。看着满地狼藉,我意识到,光靠传统方式走不远。”

  这场天灾成为佐佩转型的契机。王建忠力排众议,决定投入大量积蓄建设现代化厂房,推动品牌实现从小农经济向标准化生产的跨越。“很多人说传统工艺不能变,但我觉得,‘不变’是对鲜味的极致追求,‘变’是让这份鲜味走得更远的方法。”王建忠说。

  2005年,他成立乐清市佐佩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系统引入冷链技术,制定53项企业标准。尤为称道的是,他在2020年率先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每批产品的捕捞海域、加工师傅和质检报告。“我们要让顾客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如今,佐佩的产品不仅热销长三角,更远销东南亚、北美。“去年有位温哥华的老华侨特意写信来说,我们的醉泥螺让他尝到了70年前的故乡味。”王建忠自豪地说,让世界各地的华人尝到家乡的老味道,是佐佩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表达

  在工坊里,王建忠一边展示醉泥螺的制作过程,一边细致讲解:“你看这缸里的泥螺,刚用22%的盐水‘醒’过3小时,正等着第二次腌制。这一步叫‘吐沙’,力道轻了沙吐不干净,重了螺肉就老了。”他拿起竹帘解释道,之后要用竹帘压石头,腌半个月,逼出水分才够脆。王建忠说,最关键的是卤汁,茴香、桂皮要选当年的新货,煮沸后必须自然冷却;添加的黄酒得是本地的糯米酒。”

泥螺

  这些技艺来自王建忠师从水产加工大师王升进的17年学艺经历。“师傅常说,糟制技艺的核心是‘顺时取物,以诚待味’。”王建忠坦言,最难的是守正。

  为了将这门技艺系统传承,王建忠推动工艺数字化存档,用云空间记录老匠人的手法细节,建立工艺动作库与参数数据库。“我们要让传统技艺不仅留在记忆中,更要活在数据里。”他还特别组建了老匠人品控团,对产品实施“色、香、形、味”四维评价体系,使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面对年轻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王建忠在“守正”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之路。“我们在保持核心工艺不变的前提下,做了些调整。”他介绍道,比如推出小罐装的“建忠味醉红虾”,方便上班族携带;针对健康需求,研发了减盐20%的糟鱼系列。“创新但要有底线,原料必须是本地海货,核心工序绝不简化。”王建忠坚持道。

  去年,王建忠还亲自上阵直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不仅教网友在家做简易版醉蟹,还通过直播展示传统制作工艺,让观众直观感受非遗魅力。2024年,这些线上推广举措带动门店复购率提升45%。与此同时,他与宁波大学合作研发高端礼盒系列,客单价提升至198元,与上海老字号“泥货醉糟房”联名推出“红膏醉虾”,用20年祖传配方搭配五年陈花雕酒,成为爆款产品。“我们要让传统海味,既上得了家宴,也进得了直播间。”王建忠说。

  蓝色经济的共富实践

  “佐佩的根在乐清,魂在渔村。”这是王建忠常挂在嘴边的话。近年来,他推出千户渔民订单合作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渔船”三级管理,将分散作业的渔船整合为供应链单元。2024年,这一模式带动合作渔民户均年增收4.2万元。

鱼鲞

  在王建忠看来,企业的成长必须与家乡共荣。他投资建设水产培训基地,为渔民提供分级分类、冷链运输等技术指导,使野生海产损耗率降低30%。除了经济效益,王建忠更看重文化传承。他推动企业与乐清文化馆共建“非遗融创展”,定期开展技艺展演和青少年研学活动,将传统鱼鲞制作、海货糟制技艺转化为可视化、可体验的文化IP。去年,佐佩海产举办了12期古法捕捞研学,让孩子们亲手制作鱼鲞,这种体验比任何教科书都生动。

  展望未来,王建忠计划打造集生产、研学、旅游于一体的非遗产业园,其中包括“海货糟制体验馆”,让游客能亲手参与制作,了解一颗泥螺从大海到餐桌要经过多少道工序。“说到底,我们做的不仅是食品,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温州的味道里,有海洋的慷慨,有祖辈的智慧,更有我们这代人的坚守。”王建忠说,只要有人愿意做、愿意吃,这门手艺就永远活着。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刘丽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以团结与担当谋划亚太发展新篇章——写在习...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携手擘画亚太繁荣新图景——国际社会热切期...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物流降成本,经...
·收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手账
·【央视快评】勇担时代历史使命 奋力开创中国...
·习语|“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乘势而上,续写中国奇迹新篇章——党的二十...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