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琴微
10月25日,“光影铸魂?强城新篇”影像艺术展览暨第5届温州市摄影艺术展览在温州市文化馆揭幕。据了解,本次展览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指导,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温州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乐清共有17幅(组)作品入展,其中卓礼丰的《乡音未改》(组照)入选纪录类金质典藏,吴辉明的《雁荡·山》和周靖卓《生命力》(组照)分获艺术类和青年组银质珍藏,黄瀚的《观战》获艺术类铜质收藏,另有13幅作品获优秀奖。据乐清市摄影家协会介绍,乐清此次作品入展数量和获奖数量在各县(市)居首。
本届展览以“光影铸魂·强城新篇”为主题,集中展示了120件优秀摄影作品,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时代影像盛宴。展览自今年4月启动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579位摄影师的2082件作品,涵盖纪录、艺术、短视频及青年组等多个类别,无论参与人数、作品数量还是题材广度,均创历届新高。
乐清此次入展的作品呈现了在“强城行动”引领下的发展新貌——既有雁荡山云雾的磅礴诗意,也有芙蓉池的渔舟唱晚;既有城市蝶变的宏大叙事,也有市井烟火的人文温度;既有山海交融的自然诗篇,也有青春激荡的时代强音。不仅是光影技艺的呈现,更是乐清摄影师扎根生活、凝视故土的深情表达。那么,这些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好作品”究竟是如何炼成的?记者现场采访了多位摄影师。
乐清地处山海之间,城市与乡村交织,传统与现代交融。摄影师们扎根生活:将镜头对准“最熟悉的风景”,积极进行创作。
进入温州市文化馆一楼展厅,卓礼丰的纪录类组照《乡音未改》格外引人注目。卓礼丰长期聚焦,走过乐清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布清江方江屿、仙溪横溪头等地。其《乡音未改》组照在江南水乡的宁静画卷中,既保留了令人梦回童年的乡土气息,又巧妙融入了当代发展的印记,于青山绿水间奏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崭新乐章,吸引一批又一批参观者驻足。
吴辉明的组照《雁荡·山》和《海岸线》双双获奖。组照《雁荡·山》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通过黑白镜头展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独特境界和“行一程又一程”的旅途感,它不仅描述了在雁荡山实实在在的行走(又一程),更暗示了心境的变化与升华:每一次凝视,看到的风景和过去的自己都不同。
“第5届温州市摄影艺术展,这场光影盛宴,每一帧都是摄影师写给家乡的深情告白。乐清17幅(组)佳作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扎根生活的温情捕捉。金银铜优的佳绩背后,是14双眼睛对故土最温柔的凝视——山海城巷在镜头里重生,寻常瞬间被赋予诗意的永恒。这样的全家桶,装盛的是对温州水土最饱满的热爱与自豪。”这是乐清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胡林瑜观展后在朋友圈的感叹。
此次他的摄影作品《家园》(长期关注单元)获得优秀奖。他是虹桥人,见证着乡村振兴焕发的活力,用镜头记录家门口广场的热闹、公园的闲适、街巷的新生,定格下虹桥发展的时代印记,五六年时间长期坚持,也为他赢得了荣誉。
此次展览的乐清作品亦紧扣时代脉搏,小切口映射“强城新篇”,如赵顺云的组照《共富路上她力量》,记录了4个女性的不同侧面,展现女性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多元贡献;《非遗瓯绣传承人》通过组图传达了传承人指尖守护让瓯绣重焕生机的故事。
此外,乐清摄影师还进行多元探索,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突破,作品形式丰富多样。黄瀚的《观战》巧妙利用阴影,从俯拍的角度带来乐马观赛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王东兴的《庄周梦蝶》则利用PS技术,化腐朽为神奇,让残荷蝶变;周琳彬的《雾漫夜都》通过长时间曝光与色彩重构,将乐清夜景转化为梦幻般的色彩诗篇。黄慧丽通过精心的组合编排,将工作日常转化为独特的摄影语言,把《一人一盔》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乐清摄影力量的崛起,离不开本土创作生态的持续培育。近年来,乐清通过举办工作坊、采风活动、专题研讨等形式,构建起“老带新、专兼结合”的创作梯队。此次入展的14位作者中,既有深耕多年的资深摄影师,也有初露锋芒的“00后”新锐。他们以影像为桥梁,连接个体情感与集体记忆,在光影交错中铸就艺术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