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懋培
10月26日上午,2025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AI赋能人才革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温州理工学院拉开帷幕。作为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在这场聚焦科技前沿的论坛中,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节格外引人注目——首届王十朋主题AI视频大赛颁奖典礼。
颁奖现场。周洪石 摄
科技盛会中的文化盛事
随着论坛活动推进,当天上午10时,大会进入颁奖环节。“下面这段影片,请各位用心欣赏。”伴随主持人的介绍,一部由乐清市融媒体中心制作的AI视频作品《左原的梅花》缓缓呈现在大荧幕上。画面中,一位老者步履从容,将现场观众带入南宋大贤王十朋跌宕起伏的一生。短短数分钟的影片,以细腻的视觉语言与情感表达,展现了王十朋清廉为官、勤政爱民的精神风貌,也成为整场颁奖仪式的动人开篇。
王十朋,号梅溪,乐清淡溪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其气节与文章为后世传颂。为弘扬其精神,推动地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绍兴、鄱阳、奉节、湖州、泉州等地社科部门,共同发起首届王十朋主题AI视频大赛。活动历时两个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参加,共征集作品132件,最终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6名,优胜奖20名。同时,根据快手平台点击量(截至2025年9月30日),评出最佳人气奖10名。
在颁奖环节,金银铜奖获得者上台领奖,最佳组织奖与最佳贡献奖获奖代表也上台领取了荣誉证书。此外,每个参赛者都将收到组委会制作的精美电子证书。
本次大赛由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指导,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淡溪镇委员会、淡溪镇人民政府、乐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承办,并得到绍兴、湖州、鄱阳、奉节、泉州等地宣传、社科部门,以及浙江盛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淡溪镇梅溪村、温州王十朋研究会等单位的共同支持。
技术、文化与情感的碰撞
作为本次大赛金奖得主,来自湖南岳阳的方书豪采用“说书人”的叙事手法,在其作品《梅骨清风——王十朋传》中贯通王十朋从寒窗苦读到四郡为民的一生。“文化宣传不能太精英化,要说大众听得懂、喜欢看的故事。”他强调说。在采访中,方书豪提到,他发现温州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不仅有谢灵运协会,还有王十朋研究会。“地方对文化的重视,加上AI技术的赋能,让我感觉自己可以利用AI让人物的故事,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他也认为,作为王十朋的老家——乐清对文化保护的投入与对AI技术的前瞻性应用,正在构建一种“非精英化”的文化传播新模式,让历史人物真正“活”在当下。
这次喜获铜奖与最佳人气奖,来自上海的团队“泫九”成员梁米拉分享了创作心得。其作品《物语三吟》以“荆钗、梅花、梭”三样物品串联起王十朋的家国情怀。“在AI创作中通过查找资料,一点点地被王十朋的人格打动。”她表示,这次来到温州,除了高兴于得奖外,更深切感受到了这里对地方文化的系统梳理与开放态度,“这样的支持,定能为创作者提供宝贵的内容支撑与技术氛围。”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近几年来,乐清在利用AI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领域持续探索。首届王十朋主题AI视频大赛以AI技术为桥,搭建起跨越地域的文化传播平台。
此外,还涌现了不少优秀案例,如今年7月举办的“浙BA”温州预选赛乐清站比赛前,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运用AI技术进行创意宣传,引起广泛关注。
乐清在非遗传承领域的AI应用也与本次视频大赛形成了良好呼应。今年乐清市开设的文化产业专才班特邀专家讲授《人工智能赋能乡村非遗文化》,系统剖析AI在文化创意、传播推广等环节的应用。这些技术积累,为本次大赛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参赛者能够更好地运用AI工具进行创作。
从传统研究到AIGC短片,乐清正以科技为翼、文化为根,系统推动地方人文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播。历史的故事,从未像今天这样贴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