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一段尘封八十多年的历史,一块意外出土的墓碑,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终于在10月16日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
挖出的墓碑。
10月15日晚,一则“寻找战争失踪者”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中展示的是一块刻有“第六师三十一团抗日阵亡中尉排长胡定元”字样的墓碑。短短数小时,视频点击量破百万次,乐清市民的朋友圈被“胡定元”这个名字刷屏。
这位抗战阵亡将士究竟是谁?他的家人又在何方?一场由志愿者发起、网友接力的“寻亲行动”悄然展开……
志愿者发布视频急寻亲
“10月12日,这块墓碑在江苏邳州市戴庄镇杨桥村被人发现。”“寻找战争失踪者计划”的寻亲项目专员小林告诉记者,发现墓碑的是当地村民朱海的父亲,他在整理自家田地时,意外刨出了这块石碑。
记者也联系上了朱海,根据朱海回忆,10月12日下午,他的父亲像往常一样在田里操作农机耕地,不料机器却意外碰上了硬物。
“担心损坏设备,父亲立刻熄火,换用铁锹小心翼翼地向下挖掘。”朱海说,随着泥土被一点点清理,一块石碑的轮廓逐渐清晰。抹去碑上的泥土,一行行刻字显露出来:“第六师三十一团抗日阵亡中尉排长胡定元,民国二十七年四月四日,浙江乐清县大?石壇村”。
朱海接到电话后也赶到了现场,父子二人确认,这竟是一位抗战阵亡将士的墓碑。“我父亲小时候就知道村里埋着一位抗战阵亡将士。”朱海说,墓碑最初并不在田里,而是在村中。后来因为村庄建设,墓地被迁至此处。“最早时可能还有标记,但时间太久,标记没了,具体埋在哪,谁也记不清了。”朱海解释道。
面对这位客死他乡的英烈,朱海没有迟疑。他仔细拍下碑文照片,随后联系相关志愿者团队,希望能够帮抗战阵亡将士胡定元找到后人。
尽管墓碑年代久远、字迹斑驳,但“胡定元”“乐清”这几个关键词,成为寻亲的关键线索。
好在“胡定元”在浙江阵亡将士名录里也有记录。根据记录,胡定元牺牲于32岁,籍贯是乐清,所属部队六师三一团一连,级职上尉,死亡时间为1938年4月,死亡地点为山东,类别为抗战期间。
“这块墓碑的背后,是为了抗日而牺牲的曾经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家庭永远的牵挂。”小林说,10月12日,墓碑被发现;10月15日,志愿者发布寻亲视频。一场跨越地域与时间的寻亲之旅,就此启动。
网友接力家人终被找到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全网关注。不少乐清本地网友主动转发、提供线索,相关部门、所属地镇政府也介入查询档案。
根据《乐清县志》的第三章英烈名录第三节抗日战争时期阵亡将士记载:在1931年、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发动的“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及之后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有257名乐清籍将士在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上阵亡,其中校级官3人、尉级官16人、士兵238人。其中上尉一栏中有“胡定元”。
经过多方核实,最终确认:胡定元是乐清市大荆镇石坦村人。墓碑上的“石壇”,是清代县志中的写法,即现在的“石坦村”。
“根据线索反馈,胡定元是在1938年4月牺牲的,时间和地点与抗战台儿庄战役吻合。”小林表示,尽管记录的牺牲地在山东,但墓地在江苏被发现,里面可能有多种原因。朱海告诉记者,根据村里老人们的口口相传,这位胡定元是在抗日台儿庄战役前线负伤后,被转送至邳州的后方战地医院,最终因伤重不治,长眠于此。
在网友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胡定元的后人很快被找到。虽然直系亲属(妻子、儿女)已不在世,他的孙子胡齐文、外孙等家人陆续与志愿者取得联系。这个离散八十多年的家庭,终于等来了“团圆”的希望。
一定要接爷爷回家
“我们找了好多年,一直在找爷爷,就是找不到爷爷的下落。”电话那头,胡定元的孙子胡齐文语气激动。他今年60多岁,常年在江西经商,得知爷爷的墓碑被找到,他正准备和亲属商量,去往江苏寻亲。
根据族谱记载,胡定元原名胡成根,入伍后更名,立志卫国,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
胡齐文回忆,爷爷胡定元牺牲时年仅32岁,他父亲那时只有几岁, 而姑姑也不比其父亲大多少。“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非常苦。后来奶奶也早逝,父亲和姑姑都成了孤儿,父亲是由姑姑带大的。”胡齐文说。
胡齐文还记得村人提及,爷爷胡定元参军后,曾经骑马回村探亲,还给亲属们带了礼物。再后来,爷爷就没了下落,只知道他抗战牺牲,但不知道阵亡在哪里,葬在哪里。
他说,家里曾多次尝试寻找爷爷的下落,“我表哥曾经去过档案馆查过资料,甚至听闻线索后到山东、江苏等地寻人,但一直没结果。”家里甚至为爷爷修了衣冠冢,和奶奶合葬,而爷爷尸骨究竟葬在哪里,始终不得而知。
“现在找到了,我们一定要做DNA鉴定,确认身份,然后把爷爷妥善安置。”胡齐文声音哽咽,“虽然曾经日子过得苦,但现在都好起来了,我们家族现在有一百多人,生活都很好,爷爷可以安心了。”
台儿庄大捷中的英魂
有望回归家乡
根据档案记载,胡定元于1938年4月牺牲,正值台儿庄战役期间。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会战,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1万余人。
这场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
“能找回爷爷真的太好了,我们终于有底气能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的长辈是为抗日牺牲的。”胡齐文说,他们计划将原来的墓碑运回乐清,立在祖坟前,“让后代记住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