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在乐清市港龙渔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养殖车间里,一尾尾身披龙纹、通体矫健的墨瑞鳕在循环水系统中悠然游弋。
这鱼来历并不简单,曾经是澳大利亚墨瑞河流域的珍贵鱼种,被称为澳洲国宝鱼。该公司负责人冯成迪介绍,他们远渡重洋将墨瑞鳕从澳大利亚引入乐清,通过人工养殖,让澳大利亚国宴上的高端鱼种,游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定要把墨瑞鳕引进来”
冯成迪是大荆人,今年51岁,他最早的职场生涯与渔业毫无交集。他在啤酒厂工作,端着国企的“铁饭碗”,但内心深处,他一直被那些“有生命的、灵性的东西”吸引,最终选择转型,投身渔业养殖。
一开始,他尝试养殖娃娃鱼,一度经历过市场价格“过山车”般的起伏。“我们进入时,娃娃鱼的价格很高,后来市场放开,养殖的人更多了。”冯成迪说,市场波动让娃娃鱼从高端消费品跌至几十元一斤,该行业也迅速降温。好在,他通过养殖娃娃鱼积累了很多技术。
转机发生在2007年。他从一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处听闻,“有一种鱼,是澳大利亚的国宝鱼,还上了澳大利亚的国宴!”多方打听后,冯成迪才知道这鱼的名字“墨瑞鳕”。
墨瑞鳕又称墨瑞河鳕、澳洲鳕,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墨瑞鳕隶属鲈形目、鲈科、鳕属,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瑞河流域及其支流。墨瑞鳕体型较大,成年个体体长可达1.5米,体重超过100公斤。墨瑞鳕是一种脂肪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无肌间刺的高端鱼类。
“这鱼七年才能成熟,种群非常稀少,但肉质雪白、肌间刺少,是顶级的白肉鱼。”尽管没有看到任何样品,只是几句描述,冯成迪却为此彻夜难眠。
他心里清楚,在国内,被誉为“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长期占据着淡水鱼养殖的主导地位。但是在消费者日益追求食品多样性和高质量的背景下,四大家鱼正逐渐显露出其多重局限,尤其是这些鱼的营养成分相对一般,且鱼刺较多,诸多因素促使养殖人一直在寻找四大家鱼以外的选择。
“当时我们就想,一定要把这种鱼引进来。”冯成迪说。
“死一批,再进一批”
从2007年起,他们通过台湾代理商引进墨瑞鳕鱼苗,每批多达十几万尾,成本高达100多万元。然而,跨洋而来的鱼苗娇贵至极,对温度、水质、饵料都极其敏感。
“第一年、第二年,大部分鱼苗都死了。”冯成迪语气沉重,“寄生虫、水温不适、应激反应……每天都在死鱼,每天都在亏钱。”
他们没有高端设备,连一台鱼类养殖专业的显微镜都买不起。“鱼生病了,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只能感觉到它不对劲。”冯成迪感叹,通过专业的显微镜,才能了解鱼究竟得了什么病。
遇到解决不了的病害,他们只能将标本寄给福建省农科院,向专家求助。“好在专家们也对这条鱼很感兴趣,愿意和我们合作,等他们研究后告诉我们是什么问题,我们再‘对症下药’。”
在引进的最初三年时间,冯成迪等人都在努力寻找适合墨瑞鳕的生长环境方案,那是一段靠信念支撑的日子。“你说不难是假的,每天看到投入的资金打水漂,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他笑着说,“死一批,我们就再进一批。”
转机出现在2010年。“那一年成活率终于上来了,随后的几年里,每年鱼苗的成活率都在上升。”冯成迪看到成功的希望,引进的鱼苗终于达到了留种的可能。
到了2015年,他们终于填补国内墨瑞鳕人工繁殖的空白,每年的销售利润爬升至200多万元,还协助不少渔业专家发表墨瑞鳕渔业养殖的科研成果。“别人问我怎么坚持的,我说因为鱼不会骗人。你真心对它好,它就会活下来的。”
“让珍贵鱼种进寻常人餐桌”
就在墨瑞鳕的市场越来越好,养殖场的鱼苗种群越来越丰富时,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乐清,冯成迪的基地遭受灭顶之灾。
“整个渔场被洪水淹没,墨瑞鳕几乎都逃了出去。”他沉默了一会儿,“我们拼了命抢出来几吨鱼,但大部分都死了,随着洪水冲出去的鱼也活不了。”
那些是他从澳大利亚高价引进的种鱼,以及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种鱼,最大一条达到30公斤重。“那个时候,澳大利亚的种鱼价格已经抬得很高,一公一母一对就要十万元”。
股东们信心崩溃,资金链断裂,连员工都劝他放弃。“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欠了一屁股债。”他说。但他没有就此倒下,“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还有鱼在,我就还能站起来。”
不服输的他,又投入1000多万元,从下游客户重金回购种鱼,再加上抢救回来的少数“鱼坚强”。就是这些“火种”,成了他重来的希望。
如今,冯成迪的养殖基地已有墨瑞鳕种鱼上万尾,种鱼养殖规模甚至超过了澳大利亚,养殖的墨瑞鳕总重量达到200多吨。“由于澳大利亚一直是在半自然条件下进行墨瑞鳕繁育,对全人工繁育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而我们实现了全人工繁育。”冯成迪笑着说,他们告别进口墨瑞鳕鱼苗的历史,并完全实现墨瑞鳕苗种的国产替代。前些年,国外的养殖专家还向他们取经。
更令他自豪的是,公司成功投保全省首单墨瑞鳕水产养殖保险。“经历了教训后,我们终于结束了十几年养殖无保障的历史。”
现在,港龙渔业的墨瑞鳕早已供不应求,主要销往江浙沪的高端酒店,清蒸、香煎、做鱼排,甚至做刺身,备受食客青睐。“零售价每公斤100到150元,还经常断货。”冯成迪比划道,“我们几乎拿到了国内墨瑞鳕销售的定价权。”
“我最终的目标是让普通老百姓也吃上这种鱼。”他语气坚定,“国外优良品种对我们封锁很严,但咱们突破了技术,就要让中国人吃上世界级的好鱼!”
把一条远渡重洋的澳洲国宝鱼,变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新选择,就是他未来的目标。目前,他正与多家国企合作,计划推广养殖模式,扩大产量。“等产量足够大,价格自然会下来。总有一天,墨瑞鳕会像鲈鱼、鳜鱼一样,游上寻常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