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文/摄
9月12日晚,“2025农潮青年创客新势力”活动在市区南虹广场启幕。这场由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三天农创盛宴,以市集、路演、互动为纽带,打造“可看、可玩、可购”的特色场景,既是乐清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成果的生动检阅,也是乡村振兴浪潮中青年力量的集中亮相。
烟火气里藏创意
活动现场,30余个摊位紧密排布,“静态展陈+动态演示”的模式让每个区域都充满活力。这些摊位的摊主均为乐清农创青年,也是此次乐清高素质农民培育班的学员。
活动现场。
现场,一侧的农产摊位上,铁皮石斛、茶叶码放得整整齐齐,鲜活的蝤蠓,多款口味的月饼,每样都带着乡土孕育的纯粹滋味;另一侧的文创摊位更显巧思,乐清黄杨木雕的细腻纹路、蓝夹缬的鲜活花色、银器玉石的温润光泽、瓯窑的雅致造型,引得市民们驻足围观。最具烟火气的当属乐清特色美食摊,炒粉干在锅中“滋啦”作响,芙蓉麦饼烙得金黄酥脆,不少摊位前早早排起长队,热气裹着香味飘出老远,路过的市民加入“寻味”队伍。
“这么大的一只蝤蠓平时市场卖100多元,我今天用消费抵用券只花50元,太划算了。”市民张女士笑道。据悉,为让市民“玩得开心、买得划算”,活动推出两大福利:每日发放消费抵用券,市民可在任意摊位使用;消费者单笔订单满50元,就可参与抽奖,奖品均为学员企业的品牌预包装产品,让市民惊喜不已。
农创青年展风采
如果说市集是“烟火秀”,那“15分钟项目介绍+产品展示”的路演环节,便是农创青年们亮出的“乡村答卷”。4名学员代表带着各自的项目登台,讲述企业理念与产品魅力,每一份“答卷”都藏着对乡村的热爱与创新的坚守。
他们中有人聚焦高山生态水果种植的合作社,以科学管理为“钥匙”,推动乐清东魁杨梅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有人深耕非遗粉干传承的项目,将传统手艺装进“中国红六角礼盒”,让老手艺变身温州喜事伴手礼新名片,赋予非遗更鲜活的时代气息;有人跨界创立的“浙个蟹蝤蠓馆”,以“鲜”为核心串联养殖与消费,让乐清特色海鲜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香飘更远;还有海产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走进乐清非遗鱼生的风味世界,在舌尖的鲜美中,讲述“东海匠心”的传承与创新。
为乡村振兴赋能
这场农创盛宴的背后,是乐清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扎实实践。据悉,2024年乐清市入选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为浙江省仅有的两个试点之一。去年11月起,乐清便为农创青年铺就成长赛道,选育100名学员,特设铁皮石斛全产业链、休闲农业创业创新、文化产业专才三个特色班级,以“学用贯通”培育计划为核心,为青年搭建创业舞台。
“传统培训常遇‘学完即止’的困境,‘学用脱节’更是农民培育的老难题。”乐清市农业农村教育培训中心王宏一语道破关键,对此,在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专家们的指导下,他们为学员量身打造“线上+线下+实战”立体化课程体系:从理论学习、线上授课夯实基础,到线下实操、拓展训练、沙盘演练强化技能,再到省外考察拓宽视野等,让学员在真实场景中锤炼能力。
此次市集正是“学用贯通”最鲜活的实践样本:课堂上学的“营销技巧”“摊位布置”,被学员们搬到现场“真刀真枪”试炼,每个摊位都挂着专属二维码,销量数据实时更新;主办方更是采购学员产品作为集市赠品,既帮学员拓宽销路,又让消费者得实惠,实现“双赢”;待三天市集落幕,这些销售数据还将变身“活教材”:从产品竞争力、现场人流量到摊位设计吸引力,层层拆解销量差异的原因,引导学员在数据分析中练就“市场火眼金睛”,为乐清乡村振兴写下更生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