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实习生 厉雨嫣
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春天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总体已有保障。据统计,我市有持证残疾人27457名,他们凭借自身努力实现经济独立和人生价值的需求,理应得到更多重视。
8月22日,乐清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残疾人就业情况大家谈”活动。政协委员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主题开展面对面交流。委员们结合前期调研,就残疾人岗位安置、残疾人之家运营、技能培训、就业保障金使用、政策宣传、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坦诚建言、务实献策。与会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表示将认真梳理研究、积极吸收采纳。
会议现场。政协汪洋 摄
保障残疾人之家稳定运营
委员连梓宇:残疾人之家是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等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服务基地。近年来,我市在残疾人之家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财政补助支付不及时、预算覆盖不足等问题,导致个别暂停运营。同时,残疾人之家的第三方运营机构与合作企业因经济补偿协议缺失、沟通不足及缺乏指导文件而产生争议,影响运营。请问市财政局,如何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推动残疾人之家稳定运营?
市财政局:下一步我们将把残疾人之家服务政策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将每一份资金都用在需要的人身上。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今年第二轮政策资金追加的梳理工作,后续将继续和市残联进行对接,在相关追加项目中,尽量向残疾人之家倾斜,在后续预算中予以统筹考虑,确保财政资金精准、高效地用于残疾人之家稳定运营。
委员连梓宇:再请问下市残联,作为残疾人事业的主管单位,有无具体举措来协调第三方运营机构和合作的制造业企业,完善双方经济补偿机制,避免残疾人之家运营中断?
市残联:我们尝试将全市25个镇(街)中相邻的残疾人之家进行资源整合,扩大残疾人之家的服务范围,并在附近的企业中设立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同时,我们将依据我市关于残疾人之家的相关项目补助管理办法,推动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平稳运行。目前,我们正在创建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在龙西、智仁等乐清北部山区进行尝试,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帮扶、社会参与,营造全社会协同参与的氛围。
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率
委员蒋可可:目前,我市还有部分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主动性不强。请问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后续将采取何种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率?
市财政局:我们将强化催缴监督,与税务局密切沟通,对经税务催缴后费用仍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再监督与催缴。
市税务局:我们将密切配合财政局,共同推进征收工作;持续加大催缴力度,在目前已实现乐清征收比例与征收量名列温州市前茅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欠缴户数,巩固成果。
优化低保低边残疾人就业政策
委员李律瀚:当前我市对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有许多帮扶政策,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如给予创业一次性补贴和实施低保低边渐退期等。但是现有就业促进政策与低保福利相比,吸引力不足。残疾人从事简单工作收入接近最低工资,尤其健康不佳者更看重医疗救助,导致其更愿“保福利”而非就业。请问市人社局、市民政局,下一步如何优化政策设计,更好平衡“保福利”与“促就业”?
市人社局:今年以来,我市已有68家企业发布了500多个低门槛、有保障的残疾人岗位。我们针对残疾人就业推出了公益性岗位补贴、企业吸纳社保补贴和一次性求职补贴等,并将残疾人企业家纳入全市重点人才帮扶。我们将继续落实各项补贴的申领与发放,促进就业。
市民政局:针对低保低边残疾人,我们优化就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低保渐退”机制是否人性化。我们将联合残联、人社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通过精准、动态政策服务和就业支持,鼓励他们融入社会生活。让残疾人朋友在尝试就业、稳定就业的过程中,既能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又能确保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提升残疾人就业培训质效
委员陈栋:近年来,市残联、市人社局推出了甜品烘焙、推拿按摩、化妆设计、传统美食、新媒体等培训项目,每年培训人数在300人左右。但是,这些基础性培训很难使残疾人达到正常就业的技能水平,且培训对象大部分是以兴趣为目的,只有少数残疾人真正实现就业。请问市人社局、市残联,如何进一步统筹多渠道培训资源,提升培训质效,为残疾人点亮就业星光?
市人社局:我们将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特点,联合培训机构重点开展电商运营、西点烘焙、手工艺品制作等市场需求大、就业门槛适宜的课程。
市残联:经过前期了解,一部分残疾人参与就业技能培训意愿并不强,还有部分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因为时间安排或者路程较远选择放弃。目前,年轻残疾人对电商、人工智能有学习需求,我们将加强与人社部门合作,开发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项目,通过考证补助加强学习意愿,考虑增设专项资金,针对热门职业进行定向和高层次培训,增强培训时效性和就业转化率。
精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委员叶昱廷: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作用,在残疾人兜底救助、康复服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提升残疾人福祉,展现了城市温度。但是,如何更精准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促进残疾人就业这一根本目标上的作用有待加强。请问财政局,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如何优化使用结构与方向,以更精准地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根本作用?
市财政局:我们将主导进行残保金使用方向的优化调整。在2026年的预算编制中,将在保证基本民生支出的基础上,向促进残疾人就业方向倾斜。具体将通过调研残疾人家庭,了解其就业困难症结,从而实施精准帮扶,支持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就业。目前资金已主要用于残疾人生活补助和培训教育、职业康复等就业支出,未来将更侧重于后者,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提高奖励政策知晓度
委员卢晓鹏:为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目前我市纳税人(除盲人按摩机构外)中,月安置的残疾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5%(含25%),并且安置的残疾人人数不少于10人(含10人),可以享受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我市还有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等补贴项目。但基层反映政策宣传覆盖面窄,企业和残疾人对具体措施和申报途径了解有限,存在“不知晓、不会用”问题。请问市残联、市税务局,下一步有何具体举措,以提升政策的公众知晓度和操作便利度,推动政策落地?
市残联:下一步我们将优化宣传机制,在线上通过官方公众号精准推送政策细则,并寻求社会合作扩大宣传效果;在线下在招聘会设点服务,并依托“残疾人之家”展示政策成效。同时强化年审协同,联动税务部门共同向企业推送申报通知,明确流程。此外还要简化办事流程,利用已覆盖1300多户的企业微信群,提供实时解答,提升企业申报意愿,指导企业计算补贴。
市税务局:我们将加大宣传与精准推送,与有意向的企业合作,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同时持续优化流程,加快响应机制,全面落实支持残疾人就业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优化残疾人通勤出行环境
委员郑伟:前段时间我们调研发现,我市残疾人上班出行存在诸多不便。很多公共交通设施设计建设的时候,没有严格遵循无障碍标准。如一些公交站台的盲道遇到阻挡,S2线个别站点和公交站台的盲道无法互联,S2线个别站点的无障碍踏板放置在角落处,公交车无障碍设备缺失。同时,我们走访一些工业园区后发现,盲道被侵占情况极为普遍。请问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有无具体举措,优化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从而方便残疾人工作出行?
市交通运输局: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将协同相关单位,及时对接处理。持续优化服务,继续在公共交通、车辆设施等硬件,以及语音提示、人员培训等软件上优先考虑残疾人需求,让残疾人安心出行。同时加强社会倡导,开展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出行等活动。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无障碍设施被占用问题,我们将创新管理机制,将无障碍设施维护责任明确至商户,对占用行为实施“首次警告、二次整改、三次罚款”的阶梯式处罚,利用智慧城管平台和AI识别技术,提高盲道被占用的发现效率。我们也将加强巡查维护,将无障碍设施纳入重点巡查事项,从维护管理角度向建设部门提出建议,确保新建项目中的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和验收。
推动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
委员倪烨梓: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常态化机制,县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但从我市实际落实情况来看,还不理想。此外,近四年我市公益性岗位安置情况也不乐观。请问人社局,在推动体制内单位带头安置和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两个方面,下一步有何具体举措?
市人社局:针对体制内安置,我们一方面引导国有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另一方面每年向事业单位发文,强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并积极督促、协助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