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青
在大多数人眼中,毛线不过是织毛衣、围巾的寻常材料。然而,在乐清“织女”余翊姿的手中,一团团彩线却仿佛被施了魔法——变成精巧可爱的娃衣、时尚别致的包包、玲珑小巧的蛋袋与婴儿鞋……钩针上下翻飞,毛线渐次成艺,她以指为舞,织出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
余翊姿在钩织。王格琳 摄
近日,记者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余翊姿,她正专注于手中的钩针动作,彩线在指尖流转,手中钩针飞舞,仿佛一场静谧而流畅的“指尖芭蕾”。
始于热爱成于坚持
余翊姿与毛线打交道,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她的奶奶和妈妈总会用毛线织出各种款式的毛衣、电视机罩。耳濡目染之下,她对手工编织产生浓厚的兴趣,便跟着妈妈学习基础的棒针编织。
毛线越织越多,手艺也越来越好。她不满足于简单样式,开始挑战更复杂的钩针技法,并逐渐摸索出个人风格。“一开始钩得也不好,但我很喜欢这门手艺,就一直坚持下来了。”余翊姿笑着回忆道。在她的工作台上,色彩斑斓的毛线如同彩虹般绚烂,手中的钩针则像是魔术棒,将这些看似平凡的线条变成生动有趣的物件。
在余翊姿看来,钩针编织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她的第一件钩织作品是给表姐的宝宝制作一件毛衣和一双毛线鞋。一开始,她觉得这是件很难的事,但买了材料包,跟着教学视频学习,很快就上手了。看着表姐的宝宝穿上自己制作的衣物,她的心瞬间被温暖填满,毛线成为她和亲人之间最珍贵的纽带。
一团线、一根针,钩织已成为余翊姿生活的一部分。“会钩织简直太爽了,想要什么就能钩什么。”她说,从围巾、衣服、小鞋到帽子、包包等实用类物品,都可以钩出来。每一件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创意,她的作品也逐渐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和认可。
巧思织就潮流娃衣
十几年如一日的浸润,余翊姿不仅对各种长短针织法了然于心,对各类型号的钩针运用自如,因大学学的是设计类专业,她对各种织物的颜色搭配、图案构思、风格构造上有更多心得。
前阵子,Labubu、芭比娃娃等潮流玩偶,带动“娃衣”市场迅速升温。“我在网络购物平台上,相关‘娃衣’产品一件动辄上百元,销量甚至达到数万件。”余翊姿说,这让她有点“手痒痒”,恰巧朋友送了她一只Labubu,为玩偶定制针织衣服的想法在脑海中逐渐形成。
穿上新衣的labubu。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凭借多年的手工制作经验,余翊姿花费一个下午时间,手中翻飞的毛线就化作了胡萝卜造型娃衣,十分可爱精致。当她在朋友圈晒出第一件自制的胡萝卜造型娃衣后,意外收获了众多娃娃玩家的喜爱和购买请求,她的娃衣定制小事业由此开启。
“别看娃衣小,工序其实不少。要想让‘娃衣’达到精美标准,在线头处理、尺寸把控等细节上,要比制作一般的针织产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余翊姿说,从挑选合适的毛线材质,到根据玩偶的坐姿、站姿分别进行版型设计,再到一针一线地钩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作者全神贯注。
根据复杂程度不同,制作一件“娃衣”耗时从20分钟到3个小时不等。“你看,这是最新做的一件公主服造型订单。”余翊姿指着手中精巧的作品说。目前她手上已经制作了十来件“娃衣”订单,根据难易度定价,每件在150到200元不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用手工美化生活
手工钩针编织是一项历史悠久、极具艺术性的工匠活,是中国民间乃至世界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其实很多年轻人对钩织有兴趣,只是缺少学习的渠道。我希望帮更多人接触这门手艺。”为推广钩针编织,让传统钩织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从去年6月起,余翊姿在青年夜校开设编织课程。课程一经推出,吸引了十余位学员报名。
对于余翊姿来说,比起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她更享受钩织时沉浸、专注的过程。那些缤纷的作品,是她用心美化生活的印记。
“只因纯粹的热爱,才能让人不断投入,并成为缓解压力的方式。”余翊姿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用一双巧手,编织出自己的多彩生活,也将这份温暖与热爱,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