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人玮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伟大抗战历史,赓续红色血脉,8月15日晚,由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书声励志·文脉传薪”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在市区东运河公园望港书苑前的草地上启幕,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看。
节目精彩纷呈
当天18时许,汇演还未开始,已有不少市民聚集在舞台前,耐心等待。
19时,天色渐暗,舞台灯光相继亮起,来自乐清融媒艺术团的孩子们带来了朗诵《烽烟之上,我们记得》,为现场观众开启这场铭记之旅。
随后,二胡《战马奔腾》奏响铁血山河的壮歌;群诵《木兰辞》,跨越时空,展现巾帼壮志;课本剧《黄继光》重现英雄壮举,诠释少年脊梁的担当;钢琴和大提琴演奏《不屈的乐章,家国的咏叹》的旋律,传递家国情怀;朗诵《不朽的军魂》让大家铭记历史,传承军魂。
“我刚看了4位老师群诵《木兰辞》,她们的表演生动贴切,讲述了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散步路过此处的市民吴先生表示,他在高中时学过课文《木兰辞》,听到这里舞台在表演就过来看了几个节目,觉得这种文化宣传形式非常接地气,丰富了夜生活。
“听啊!高铁正呼啸着穿过1937年的月光,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鸣!”陶笛声声,书声琅琅,穿越了烽火岁月,节目陶音书语《千年风雅·血色丰碑》让人不由地安静下来。
“这个陶笛吹得好听,它的旋律和朗诵结合地也非常好。”喜欢吹陶笛的市民叶女士住在附近,当晚她和儿子一起在现场观看,她说:“我儿子今年10岁,前段时间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他对这段抗战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听说这里有表演,就特意带他来看,希望他能在节目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铭记历史,奋发向上。”
受访者供图
当晚,表演人员的年龄跨度从青少年到老年人,整场汇演以“烽烟起、抗争、坚守、胜利”为主线,通过形式多样的节目带着观众回溯那段山河激荡、热血滚烫的岁月。
传承革命精神
“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由乐清市知临小学四年级学生带来的课本剧《黄继光》节奏紧凑,剧情生动感人,台下观众都看得认真。
“现在正值暑假,这个节目是学生们放弃休息,在学校排演了2天,每天5个小时。”该校音乐老师钱静静介绍,该课本剧是级段教学成果,在学校表演过一次,这次是微调整,重新排演,但学生们的情绪更加饱满。
“最近电影院上了许多抗战电影,一些学生看了之后很有感触,在表演和彩排过程中的情绪调动更容易,可以更好地感受当时抗战的艰辛和英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钱静静说。
乐清老干部老年大学银雁悦读社学员带来的组合朗诵《精忠报国》同样精彩。
从单人朗诵《岳母刺字》京剧选段到《满江红》再到《精忠报国》大合唱,10名均龄60多的学员为大家展现了一段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力量的故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70多岁的朗诵者张一人是本场演出年龄最大的表演者,她和银雁悦读社的同学们6月接到任务后,立刻想到了曾作为课后作业的组合朗诵《精忠报国》,于是召集同学排练,虽然过程困难多多,但最后呈现的舞台效果不错。
“在革命战火年代,中国人民守望相助,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张一人说,“今天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来表演节目,看着他们对这段历史的演绎,相信未来中国会更加强大和美好。”
80年风雨兼程,80年砥砺前行。乐清这座蕴含着深厚革命历史的城市,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历史画卷,乐清每一处都流淌着红色的故事。
“往年我们开展过许多展演活动,今年这场表演我们称其为‘立体书’,从音乐和读书出发,以钢琴、大提琴、葫芦丝等多种乐器和朗诵、合唱、独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演绎,生动讲述抗战故事,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乐清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汇演活动,乐清还在市图书馆推出了党史文献资料图文展等活动,温故知新、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