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璐
这个暑假,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旅行正悄然点燃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自然生态、科技创新、人文历史,在乐清汇聚成多元立体的“行走课堂”,为这个夏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研学活动热潮涌动
8月8日至10日,一场以“乡村奇遇记”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龙西乡展开。19名来自乐清城区和龙西乡本地的学生,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深入青山绿水间,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
溪流中捕鱼捉虾寻溪螺,农田里躬身耕作悟艰辛,土灶前组队烹饪享成果……自然野趣与农事实践交织。“这次研学太有趣了!我们刚刚用土灶炒了土豆丝,做了鸡翅。”即将升入高一的林祉萌与龙西学生金煜芳在共同劳动中结下友谊。
龙西乡秀美的环境为活动提供了天然课堂。“我们特地融入了农事实践和铁皮石斛知识讲解,带孩子深入了解乐清特色。”研学活动负责人李西琴阐述了活动初衷,“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学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随着研学旅游日益火热,乐清多个乡村依托自身资源,积极打造特色研学产品,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吸引众多研学团队纷至沓来。
“我们这里主打‘一年四季花常在,春夏秋冬果飘香’,每个季节都有新玩法。”北塘村的“花果部落”研学基地负责人周阿宝介绍,在北塘,春赏油菜花,夏看马鞭草,秋有格桑花、波斯菊、粉黛乱子草,冬观梅花,更有草莓、西瓜、葡萄、红美人等应季水果可供采摘。今年7月,“花果部落”接待了多个批次学生,孩子们学做清江三鲜面、体验芙蓉麦饼制作、参与葡萄采摘,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乡村研学的魅力。
据统计,“花果部落”3年来已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不仅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还为20余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兼职岗位,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作为乐清研学旅游热门地之一,梅溪古村处处彰显着深厚的“状元”文化底蕴。今年,梅溪村与乐清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合作,创新推出定制化研学之旅,针对低年龄段学生推出国学成长礼,面对高年级学生推出国学成人礼,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
“下一步,我们计划与乐清市四都学生实践学校、乐清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协议,以文化入股方式深化合作,开发更多研学产品,提升村集体收入。”梅溪村“一肩挑”干部王强介绍,今年上半年,“状元”系列研学活动接待学生4000余人次。
培育文旅新增长点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乐清不少景区、研学机构依托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研学活动。
清明节期间,芙蓉镇绿芙生态茶园迎来了一场从“叶尖”到“笔尖”的茶文化研学之旅;“五一”假期,学生们涌向西门岛,参与红树林课堂、观鸟侦查、滩涂拾宝、骑泥马竞赛,体验独特的滩涂探秘……今年以来,乐清融媒研习社已成功举办多场研学活动。
“我们正在策划新一期研学活动。”乐清融媒研习社负责人透露,他们计划围绕中雁艺术博物馆、仙溪镇粉干制作、岭底山水漂流等具有乐清地域特色与季节特点的内容,持续推出更多趣味研学活动。
乐清丰富的研学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我们最初在西门岛开展半日研学,现已升级为覆盖雁荡山全域的3天2晚深度研学。”刚带团归来的某研学团队负责人小陈告诉记者,为给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研学体验,他们团队优化了线路,新增灵峰夜景游览、大龙湫地质探秘等项目。
记者了解到,作为各类雁荡山研学活动的重要一站,雁荡山博物馆去年接待研学生超2.9万人次。今年,该博物馆还进行了设备翻新和升级。“我们更换了布展,新增了时空隧道以及岩石及矿物查询屏、世界火山查询屏、姐妹展廊查询屏等数字化互动设备。”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依托丰富的场景资源,铁定溜溜乐园开设小农夫大脑袋、水稻成长日记、绢印、乐当农场主、石斛迷踪等研学课程。“每年10月下旬,我们特别增设秋收研学项目,让孩子们亲手收割水稻,感受农耕劳作。”铁定溜溜工作人员说,自开设研学课程以来,已接待研学团队近500批次,共计约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