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秋秋 通讯员 邱依如
近期,浙江开展首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全省19家虚拟电厂参与其中,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网系统认证负荷聚合商的市场化主体之一,参与了此次电力响应。
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设有110千伏变电所,并配置了3.1万千瓦的储能。自8月8日开始,其已三次参与浙江省电力交易中心发起的虚拟电厂市场化响应,即在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将原本每天15:00-17:00的储能放电时间,按需调整到用电高峰的19:00-21:00,三次累计放电约6.5万千瓦时。
“这不仅助力缓解全省时段性用电紧张,还为企业带来约4.8万元的市场化补贴,且丝毫没有影响正常生产用电。”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连德超表示。他口中的市场化补贴,正是乐清为鼓励企业参与削峰填谷推出的市场化措施:通过电价杠杆,引导工商业用户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量优先自用,余电按市场化电价返售电网,并对参与调控的储能放电量按照市场出清价格给予补贴。
和传统电厂“集中发电、单向输送”的模式不同,虚拟电厂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一座“隐形电厂”,把光伏、储能电站及充电桩等分布式资源聚合在一起,形成“可调度单元”,助力电网削峰填谷。
为何要建设虚拟电厂?近年来,乐清电网供需两侧均发生显著变化,给电力调度带来了全新挑战。供给侧,光伏发电等绿电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但这些能源利用率不高,难以有效调节用电高峰电力缺口与低谷的电力冗余;用电侧,乐清地方工业用电需求激增,对传统能源依赖度高。
2023年,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创新打造的“绿电枢纽”分布式能源互联与聚合平台投入运行,开启了电力负荷聚合的探索之路,为虚拟电厂资源池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平台统一接入全市8514户分布式光伏、28座储能电站,最大聚合调节能力达到10万千瓦,这一调节能力大致相当于一座中型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满足约10万户家庭同时用电的需求。
“该平台就像为绿电调配的‘智慧大脑’。”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调控分中心副主任赵大柯介绍,通过AI算法,该系统可提前4小时预测某区域云层变化对光伏发电的影响。当工业区出现午间光伏出力骤降情况时,可自动调度附近储能站放电填补缺口。该平台运行以来,28座储能电站已累计放电6027万度,减少企业停电损失超10亿元,调峰成本节约500万元。
8月11日,我市全社会用电负荷达225.96万千瓦,创今年第五次历史新高。市民“无感”的背后,也有分布式能源互联与聚合平台的默默发力。
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建设虚拟电厂还有助于加速绿色转型,推动乐清光伏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预计今年全市新增分布式新能源15万千瓦,绿电占比提升至35%,年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为区域碳达峰提供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