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通讯员 黄斌杰
连日来,乐清的天气舞台也是调皮得很,阴天、太阳、阵雨随意切换。7月13日的乐清,更是被一场急雨按下了快进键。从清晨的微凉到上午的瓢泼,气象预警信号在两小时内连发4期:8时44分,乐清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9时4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9时21分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0时35分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全市大部分地区都泡在白茫茫的雨幕里,让人猝不及防。
雨量最大在虹桥
据市气象台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13日8时00分-13时56分,全市面雨量65.5毫米,其中,北部面雨量43.2毫米,中部面雨量93.1毫米,南部面雨量32.7毫米。
7月13日上午这场雨水,下出了惊人的力道。单站最大为虹桥长虹183.0毫米,小时雨强最大为虹桥长虹104.2毫米,全市雨量超出100毫米的有15个站点,雨量50毫米的有54个站点,累积雨量前五位分别是:虹桥长虹站183.0毫米、南岳站172.1毫米、天成万桥二站165.1毫米、石帆西洙站156.5毫米、淡溪下埠宅站153.4毫米。
低洼地段变“河道”
昨日上午,乐清多地一些低洼路段出现积水现象,给市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记者在市区一些低洼路段看到,突然下起的大雨导致路面迅速积水成“河”,路上的车辆纷纷减速慢行。“这个雨太大了,水太深了,看上去很吓人。”部分车主将车辆停下待积水退去后再通过,有的车主干脆选择了返回。
而虹桥天元广场旁的十字路口,俨然成了这场雨的“天然观景台”。市民“我就是松果果”本想驾车出门,却被眼前的积水拦住了去路,于是举着手机开启直播:镜头里,一辆红色SUV半个车身陷在水中,积水漫至车轮三分之二处,像一艘在原地搁浅的小船,动弹不得。
因地势低洼,这里的积水涨得又快又深,途经的车辆纷纷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想往前冲,怕中途熄火;想往后退,又担心堵住后车,路面很快出现拥堵。午高峰的车流里,有的车主握紧方向盘,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涉水前行,车轮轧过水面时,溅起的水花几乎要没过车窗;更让人揪心的是穿梭其间的外卖员,积水早已没过电瓶车的踏板,他们披着雨衣,在“水浪”中稳稳把控着方向,车筐里的餐盒被层层塑料袋裹紧,哪怕雨幕模糊了视线,也挡不住他们送餐的脚步。
“感觉不像下雨,像天空被捅了个洞!”不少网友在朋友圈里感慨道。眼下梅雨季已过,也没有强大的台风影响,为什么这次降水这么厉害?据市气象专家介绍,这主要是受低层切变线影响,才出现较强降水。
今起开始转晴热
新的一周,天气舞台今起转晴热,但午后局部阴有阵雨或雷雨,城区最高气温将升到35℃。7月18日起受偏东气流影响,多阵雨或雷雨天气,气温略有下降。
更让人惦记的是7月20日——三伏天要来了。今年三伏天时间表已经出炉,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初伏从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为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则是8月9日至8月18日。相较于过去十年常见的40天三伏时长,今年的三伏天可以说是十分罕见,只有30天。
每到三伏天来临前,三伏贴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其实三伏贴也要看个人的体质,需要辨证施治。三伏贴的适用范围包括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寒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胃痛、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痛经等。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治病防病的整体观的具体运用。
一周天气早知道
周一多云,午后局部阴有阵雨或雷雨26~35℃周二多云,午后局部阴有阵雨或雷雨27~35℃周三多云,午后局部阴有阵雨或雷雨27~35℃周四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27~34℃周五阴有阵雨或雷雨27~33℃周六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大到暴雨26~31℃周日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大到暴雨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