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讯(通讯员 张晓霞)清晨7时许,柳市镇的新·新雅假日大酒店旁边沿河的廊亭门前已排起长队,热气腾腾的白粥,几样简单小菜,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温馨画面。这个坚持了4年多的免费奉粥点,每天接待四五百人,已成为当地一道动人的风景线。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份温暖的背后,近期上演了一场横跨太平洋的爱心接力。
爱心施粥点。
6月27日晚,美国纽约乐清同乡会创会会长陈志斌在短视频上看到家乡的奉粥场景后,难抑激动之情,当即致电柳市镇侨联相关负责人。“那些冒着热气的粥,以及志愿者们热情奉粥的身影,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的味道。”陈志斌在电话中动情地说。这位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细致询问着奉粥点的运作方式——是酒店自发行为还是社会捐助?物资如何保障?
通过柳市镇侨联的牵线搭桥,陈志斌联系上了新·新雅大酒店董事长郑建义。没有多余的寒暄,这位侨领与夫人黄云微当即决定认捐20天的奉粥费用。“看到家乡人坚持做善事,我们海外游子怎能不感动?”陈志斌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千万华侨的共同心声。从纽约到乐清,1.3万公里的距离,隔不断血脉相连的亲情,12小时的时差,阻挡不了爱心的同频共振。
据悉,2019年5月31日,柳市镇商会副会长、新·新雅假日大酒店董事长郑建义和妻子屠玉云发起设立新雅奉粥点。除因疫情中断2年,4年多来,无论寒冬酷暑,每天7时至8时,屠玉云带领家人、员工和志愿者准时出现。洗米、熬粥、备菜、分装,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声的付出。“刚开始只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一名志愿者说。正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坚持,让这个普通的奉粥点逐渐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暖心驿站”,吸引越来越多像陈志斌这样的爱心人士加入。
在陈志斌眼中,这个奉粥点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我想起了温州的红日亭,那种邻里互助的温情,正是我们传统文化最珍贵的部分。”他期盼这个奉粥点能成为乐清的慈善地标,像红日亭一样承载并传递着家乡的温度。
“从郑建义夫妇4年如一日的坚持,到陈志斌夫妇跨越重洋的爱心接力,展现的正是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传承。”柳市镇侨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柳市镇到纽约,从一碗粥到一片情,这场爱心接力仍在继续。正如陈志斌所说:“做慈善不是为了名声,而是为了让心灵找到归宿。”或许,这正是千万海外游子无论走得多远,都要寻找回家的路的精神密码,因为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永远有一碗温暖的粥,等着游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