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青
6月25日下午,一场特殊的“面试”在西安交通大学雁荡山电气研究院举行.在乐清市科技局的牵头下,几家民营企业与来自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人才面对面洽谈。这意味着通过线上线下洽谈,一批新的科研人员将奔赴一线,在乐清科技型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如今,人才与企业精准匹配的模式在乐清已成为常态。2023年,乐清率全省之先选聘30名科技工作者入企兼任“科技副总”,建立专家库,帮助企业建立柔性引才机制,为企业创新精准“把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攻克“卡脖子”
点燃增长引擎
安徽籍教授纪忠宝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5年。一直从事高校教研工作的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家企业的“副总”。纪忠宝任职的企业为乐清金三角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以创新三角形立体卷铁心变压器闻名的企业,其油浸式和干式产品销售收入稳居全省前列。然而,当企业在开发新一代蒸发冷却变压器,试图突破关键性能参数以抢占市场时,自有研发团队却屡攻不克。在纪忠宝的牵头下,该企业成功研制出功率密度高、防火防爆、安全环保等显著优势的蒸发冷却变压器。这项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实现了关键设备的进口替代,更在量产后直接带来5000万元新增收入,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跃升至4.45%。去年,该企业实现年产值2.77亿元的强劲增长。
当前,乐清正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打造以智能电气为主导的“1+4+N”产业集群体系,“科技副总”已成为助力全市中小微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更加精准地选派“科技副总”,在2023年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去年,乐清对“科技副总”工作进行了迭代升级,以“政企联动揭榜挂帅”为核心,在精准匹配、完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加强。特别是首次采用企业与人才面对面洽谈、双向选择的形式,实现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匹配。
“对企业来说,来一名‘科技副总’,等于连接了整个学术‘朋友圈’。”乐清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乐清已为81家企业选派“科技副总”,已承担省“尖兵”“领雁”项目2项、温州市级重点研发项目13项、乐清市重大攻关项目44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0余项。今年,乐清构建民营企业“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被省发改委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产教深融
共育创新沃土
温州市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林继兴与永固集团的合作堪称佳话:2012年,林继兴作为永固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引进的首位博士,成为这家企业的技术顾问。2023年其直接任职为“科技副总”。这几年,林继兴指导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斩获国家专利奖,累计申请专利10余项,更实现了乐清电力金具行业省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以前是‘外援’顾问,现在是深度参与决策的‘自己人’,身份转变带来的是更深的责任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林继兴坦言。
在浙江百灵气动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的夏志良教授深有同感。在他看来,以往科研成果更多地体现在论文里,如今能够运用所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和专利才真的有了“用武之地”。眼下,他正带领企业开展“带逆流功能的减压阀”产品开发工作。
放眼乐清全市,“科技副总”们正在不同领域点亮更大的创新区域:浙江大学博士后林辉品在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主导攻克高精密电子稳压器、新能源直流电器及储能变流器(PCS)的电弧抑制与散热技术瓶颈;“科技副总”朱双华对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公司创收增效5000万元以上……
“他们绝非单兵作战的‘骑士’,而是携带着整个知识生态体系叩响产业之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科技副总”不仅输入了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更拓宽了企业的市场视野与资源网络。
跳出机制看机制,“科技副总”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强有力的制度设计(政企联动、揭榜挂帅、双向匹配),精准破解了“高校成果转化难”与“企业创新缺人才、缺项目”的双重困境,构建起“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创新探索,更是显著提升区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支点。
目前,乐清正持续完善政企联动揭榜挂帅、精准分类匹配等细节,已启动第三批“科技副总”双向匹配工作。根据计划,乐清将通过3年时间,实现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科技副总”动态全覆盖,并逐渐向创新能力突出的规上中小企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