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文/摄
今年是文化特派员制度在乐清实行的第二年,从一个人到一个团、从一个圈到破圈层,文化特派员如何通过文化之力,塑造乡村之形?4月25日,乐清市举行的“咱村有变化”文化特派员项目路演活动,文化特派员纷纷晒出成绩。
当天,21位乐清市级文化特派员带着精心打磨的文化项目齐聚一堂,一改以往使用PPT、视频的展示形式,用“五张图讲好故事”的方式,在6分钟内生动呈现项目实效。同时邀请五位专家评委,从“工作实效性、群众满意度、可持续性、社会影响力”四大维度严格评分,结果纳入中期评估体系。
路演活动。
从非遗传承到文旅融合创新,从文化资源挖掘到乡村振兴产业转化探索,每个项目都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展现出文化特派员“一专多能”的特点。
“记得第一次去城南街道良港社区报到时,大家觉得这里已经有了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村干部,现在怎么来了一个文化特派员?当时,我也不禁问自己‘你能做什么呢’。”在路演现场,良港社区文化特派员谷蒋蒋回忆道,她借助自己来自社科联的力量做好双赢工作,针对社区活动打造“社科”主题品牌,按照学术研讨、人文讲堂、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等四大特色开展了60多场社科普及活动,为辖区群众献上社科知识大餐,交了份满意的答卷。
乐清基层各地,缺的从来不是文化,而是挖掘文化资源的人。在北白象镇琯头村文化特派员尚可的展示环节,一张张彩色墙绘的出现,为原来沉静古朴的乡村增添了一抹活力。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尚可重点关注到张淮南先生、横春书苑、津渡码头、狮子山等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点位,对历史资料的对外展示进行了优化和提升,使其更加符合村庄的文化特色,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最好的文化赋能,就是让村民自己成为主角。”尚可带着这一想法,筹备成立了“万象同心”乡韵文化传承队,与社会组织、村庄能人志士、部分小学等达成共识开展对应文化活动。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我们的‘二七市日’,当天的市集布置了近百家摊位,两天引流4万余人。其中芙蓉麦饼制作技艺PK赛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让芙蓉麦饼这一老味道焕发新生!”在芙蓉镇西塍村文化特派员王树阳展示的图片中,来自乐清各地的22名麦饼制作技艺传承人和爱好者报名参加麦饼制作PK赛,在深耕本土文化的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活力。
这场路演活动,不仅是文化项目的成效展示,也是文化特派员的年度“赶考”。自浙江2024年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乐清市积极响应,推动文化资源下沉乡村,经过10个多月的实践,文化特派员已成为激活乡村文化活力的“生力军”。
从一场场接地气的文艺活动,到个个落地的文化项目,再到一件件推陈出新的文艺作品,文化特派员们推动着各村社绽放独特魅力,让村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生活。接下来,乐清还将继续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全力实施“文π·365”工作计划,继续深挖本土文化基因,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