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
怀揣着对西藏那曲虫草的探寻之心,10年前,乐清人章如林背着心爱的单反相机,踏上前往那曲高原的征程。这些年,他不仅为藏民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还用镜头记录下了藏民的淳朴生活。
章如林与藏民合影。
远赴高原寻虫草梦
今年53岁的章如林是仙溪镇南閤村人,年轻时,他在南閤村从事苗木生意,又一直对野生土特产、中草药很感兴趣,尤其对冬虫夏草情有独钟。“东南沿海一带对冬虫夏草的需求较大,所以我就想到去源头找更好的冬虫夏草与大家分享。”章如林说。
章如林了解到,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海拔4500-6000米左右的羌塘草原上,冬虫夏草以生理特性强、品质好而驰名,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做足功课后,2014年5月,章如林只身一人带着几万元来到西藏投奔亲戚,开始冬虫夏草的寻访之旅。
章如林初来西藏很不习惯,因为气候等原因,他经常头疼头晕缺氧,心脏负荷压力颇大,身体时常吃不消,但没想过放弃。那时,人生地不熟的章如林跟藏民学习了很多关于冬虫夏草的知识。为了更好的与藏民交流,在一次次实地探寻虫草的过程中,章如林发现市场上虫草品质判断缺乏统一标准,意识到品质鉴定是推广那曲虫草的关键问题后,他积极与当地虫草专家和农牧民交流,总结出一套简单易懂的品质鉴别方法。
辛苦辗转采摘虫草
“那曲的巴青县、比如县、嘉黎县产冬虫夏草,每年5月生长出来,6月结束采摘。”章如林说。每到虫草采摘季,藏民挖虫草时往往全家总动员,学校也会放假,七八岁的学生会和父母一起上山采摘虫草,藏民们手把手教授孩子们采摘的技巧。
每年5月到10月,章如林在西藏各地收购虫草,这给他留下不少难忘的记忆。“那曲的五月,高原上有时候晴天烈日,没过一会就刮起暴风雪、下起冰雹,我经常被困在山上。”章如林说,有次因为雪下得太大,视线不好,自己还差点掉下悬崖,有时住在雪地里,还会碰到熊、狐狸、狼等野生动物。“这五个月,我几乎每天开车两百公里以上,有时忙碌一天空手而归,有时只能睡在越野车上,手机还常常没信号……”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藏民的处境不易。
在收购的这几个月,章如林幸运的话会遇到藏民,被热情地邀请住进藏族同胞家里。“在藏民家时,他们会用酥油茶、牛羊肉等美食招待我。”章如林说,西藏人民的好客、热情,时常带给他温暖的记忆。为了寻找到品质好的纯野生冬虫夏草,章如林常常辗转在不同的藏民家中,虽然辛苦,他却能收购不少冬虫夏草。
拓展渠道带动销售致富
过去,那曲不少藏民家庭采摘冬虫夏草,但没有销售途径,章如林的出现让他们的虫草可以走出那曲。
“藏民采摘冬虫夏草的过程很辛苦。他们每天早上7时走到海拔6000米的山上,再继续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寻找虫草,晚上八点才下山。运气好的话,一天下来能采摘几十根,运气不好就两三根。”章如林说。
这些年,章如林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他销售的农副产品不仅有那曲虫草,还包括野生松茸、野生灵芝、野生黑木耳等。这些农副产品品质优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章如林也有着对西藏深沉的热爱,他自学摄影、短视频拍摄和剪辑,通过直播、抖音宣传西藏和虫草,为那曲虫草带来一波又一波流量。“我主要通过全国各地上百个商会平台、自媒体平台销售,现在不仅在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有客户,还积累了不少马来西亚等国外客户。”章如林说,如今,他每年都能销售40公斤冬虫夏草,尽己所能帮助藏民致富。
上万张照片记录藏民生活
回想刚来西藏时,西藏原生态风景深深吸引着章如林,每天他都会带上单反相机,用镜头记录藏族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粗略统计,他已经足足拍摄了上万张照片。
章如林与藏民在交流。
“这里环境艰苦,但风景非常美,藏民们也很淳朴,他们很多人一辈子在山里,没有读过书,没有去过外地。”章如林说,在寻访冬虫夏草的十多年里,他结交了不少藏民朋友,也拥有了很多美好回忆,而这些回忆也被照片定格,封存在心底。
每次去藏民家,章如林都会带一些日常用品、文具送给藏民家的小朋友。他还会跟藏民孩子们聊自己的家乡,聊孩子们的生活,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的笑脸。连续5年夏天,章如林为7个藏民拍摄了家庭合影,送藏民家庭一份宝贵而又美好的记忆。
“很多年长的藏民连相机都不认识,也有人一辈子没有拍过照,我给他们拍照时,他们都很开心。”章如林说,每次回去后,他都会把照片洗两份裱成框,一份留给自己,另一份则驱车送到藏民家里。
在那曲十年,章如林保持着真诚待人、艰苦不怕吃苦的内心,这也深深地打动了当地人民,和当地的藏族同胞有了深厚的情谊。章如林还多次作为浙商代表受邀参加那曲当地的各种传统节日,邀请不少藏民来到乐清做客,让藏汉民族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