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琴微
插簪盘发、设计妆容,经过汉服妆造师俞小丹和伙伴的精心打扮,来自温州市华文艺术学校的学生们化身《红楼梦》大观园中的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充满古典美……
5月1日,俞小丹将带领一群热爱汉服的小伙伴,亮相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五一”乐清非遗巡游,展示国韵芳华。
从一个人倾心,到带领一群人传播汉服文化,俞小丹这个大荆姑娘把国潮玩出了圈。
俞小丹的汉服造型。受访者供图
倾心国潮
淘历代汉服200多套
“杂裾垂臂服、长干寺三裥裙、长褙子百迭裙、霞帔、比甲、马面裙……”唐朝的汉服包容性大,宋制汉服上身人显得高挑。”说起历朝历代汉服的特色和名称,俞小丹信手拈来,滔滔不绝。
1996年出生的俞小丹长相秀美,她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汉服表演是在福州读大学的一次国庆节,跟着喜欢汉服的同学游玩,看到身着汉服的小姐姐在花船上转圈圈,展现的独特气韵一下子吸引了自己,情不自禁心醉神往。于是,她立马加入了福州汉服协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汉服发烧友一起深入学习了解汉服文化。
俞小丹花了300多元入手了第一套魏晋风的汉服,欣喜不已。此后,她把兼职和省下来的生活费都花在了添置汉服、配饰、妆造等。有一次,俞小丹看中了一套点翠的冠,需要2万元,预订后还要等上一年,但她太喜欢了,没有犹豫就付了钱。
俞小丹沉醉于汉服世界,日积月累,从各种渠道淘了200多套汉服。日常生活也常穿着汉服,这成了她的独特标志。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历史悠久,俞小丹对各个朝代的汉服都很倾心,尤其喜欢唐代汉服,唐代的特点是大气、富贵,唐代汉服流行齐胸襦裙,盛唐妆容浓烈鲜艳,仅眉形就有40多种,发饰也复杂,饰品珍珠多,花钿也比较明显。
越是深入了解汉服文化,俞小丹就觉得需要学的东西越多。于是,2021年9月,从小就喜欢看电视剧《红楼梦》的俞小丹到苏州拜师学艺,跟随中国著名化妆艺术家、曾任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化妆造型设计师的杨树云学习古代化妆造型。此后不久,有着林黛玉神韵的俞小丹被苏州电视台选中在一档节目里演绎林黛玉。
“那时候,我经常是上午看杨树云老师做造型,下午我们自己做,还要上台走秀展示妆造。”这一段研修经历,让俞小丹受益非浅。
此后,她又远上广州学习花神妆、COS妆、舞台妆等各种妆造技艺。她还加入了礼仪华夏及各地汉服协会等二、三十个社群,与汉服爱好者们切磋交流,了解行业信息等。
沉浸体验
多元传播汉服文化
近几年,俞小丹发现,身边喜爱汉服的人群越来越多,有大学生,有上班族,除了年轻女孩子,也不乏男生身影。
平日里,俞小丹也喜欢将自己身着汉服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和小红书上分享,精致的妆造总是会引来一片点赞,也有人会让她帮忙复原喜爱的妆造,或让她帮忙打扮进行汉服旅拍。
随着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各地沉浸式文旅项目受到青睐,从前小众的汉服也渐渐成为文旅产业的“网红”项目。于是,看到发展机遇的俞小丹今年年初转型成为汉服妆造师。
除了学习研究各朝代的历史、服饰文化、妆面、发型、配饰等以外,俞小丹还关注近年来的流行趋势,紧跟热点潮流,将国潮元素与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和流行影视作品等相结合。如今流行《哪吒之魔童闹海》,俞小丹刚好有个朋友也比较丰满,在她的鼓动下,朋友被她成功打造成“石矶娘娘”。今年三月初十,除了唐风宋韵的水上婚礼、汉服巡游和花朝节活动,这个“石矶娘娘”在舞台亮相,火了一把。
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五一”乐清非遗巡游时,俞小丹将和身着汉服的“花神”们进行花车巡游,表演两首古典舞《礼仪之邦》《盛唐夜唱》。
俞小丹会根据不同活动主题,选择不同的汉服、妆造及表演形式等。在前不久的虹桥白龙山杜鹃花节上,一群衣袂飘飘的“花仙子”仿佛穿越古今,他们在杜鹃花丛里现身的视频在朋友圈里火爆一时。俞小丹当时变身“粉绿锦鲤”;在三月初十白石会市的花朝节活动上,她又变成了“梅花花神”。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他们还吸引了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汉服爱好者来沉浸式体验。
此外,俞小丹还与市博物馆等联动,开展汉服公益体验、汉服文化沙龙等,积极传播汉服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被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聘为汉服妆造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