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汤琴 吴梦梦
多年前,乐清“80后”退伍军人黄顺方离开芙蓉镇的偏僻山村,以“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温州人精神,在莫斯科服装业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奋斗传奇。闯出一番天地后,他又扩大版图,回国创办服装公司,实现了产、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如今,作为桐乡乐清商会芙蓉分会“掌舵人”,他正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带领会员企业破浪前行,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在莫斯科立足
“80后”黄顺方出生在芙蓉镇小舟山村,这是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村,村里有不少人都在俄罗斯从事服装行业。2005年,在亲戚朋友的协助下,退伍没多久的黄顺方携新婚妻子远赴俄罗斯莫斯科谋出路。
黄顺方夫妇俩。
异国他乡初来乍到,首先要克服的便是语言关。夫妻俩用了一个笨办法学俄语,出门总是随身带笔和纸,听到一句俄语,就用中文大白话记下来,口中反复练习,渐渐积累成一本厚厚的画册。每天清晨起床时,他们都会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在脑海中巩固记忆。受身边语言环境影响,慢慢地,他们能使用俄语与顾客顺利交流。
为了扎根莫斯科,黄顺方先帮亲戚看店,待熟悉当地市场运作规律后,萌生了创业想法。“温州人骨子里都有一个当老板的念头。”为摸准服装流行趋势,创业初始,黄顺方和妻子每天分头行动逛服装店,从品牌样式、服装面料以及价格定位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调研。
他们在莫斯科阿斯泰市场租了一个门店,服装主要从国内进货。夫妻俩都是特别能吃苦的人,坚持每天凌晨5时去市场上班,有时国内货物到达时已是深夜,他们整宿不睡觉抓紧卸货。日复一日,每天的生活皆是如此。“人的一生如同一天升起的太阳,有几个小时是最灿烂的时段,当时的我们正处于这关键的几小时,就要拼尽全力去奋斗,苦一点、累一点不算什么。”黄顺方说。
事业逐步壮大
就在事业逐步有起色时,2009年的一场变故,差点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当时,俄罗斯时局不稳定,一日,接到消息,当地政府毫无预兆突然要查封阿斯泰市场,黄顺方措手不及,除了刚到的一个12米集装箱来不及卸货外,他还有许多货物存放在门店都来不及取出,但一切为时已晚,几年的财富积累都打了水漂。
在阿斯泰市场发展的华人有很多,很多人遭此变故一蹶不振,也有人选择放弃离开了莫斯科,但黄顺方思虑再三选择留下重新开始。他认为,富贵险中求,其他人的离去意味着竞争对手的减少,留给他的发展空间更大了。夫妻俩收拾好心情后重振旗鼓,更加用心经营事业。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发现俄罗斯人普遍喜欢偏民族风的服装风格,所以在服装版样的设计上,会更偏向国际化、多样化,积极与大品牌接轨,采用的都是中高端面料来生产,在当地非常受欢迎。”2012年,黄顺方的服装事业迈上快速发展轨道。为拓宽发展空间,2016年,他在浙江成立嘉兴市伊璐顺服饰有限公司,实现了产、销“一条龙”发展模式,并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国内,开始涉足房产、商铺、酒店等项目的投资。
担任商会会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在外乐清人已达40万人,其中绍兴柯桥、嘉兴桐乡都是省内乐商的集聚地,聚集了数万名经商办企业、办市场的乐清人。
2018年,一批在桐乡发展的芙蓉人牵头组织成立了桐乡乐清商会芙蓉分会,这也是全国首个在外镇级商会?,现有会员200多人,会员大多从事与服装相关的产业。去年年底,黄顺方接过“接力棒”,当选为桐乡乐清商会芙蓉分会第三任会长。
“商会内部人才辈出,能力、实力比我强的有很多,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接下这个重担。”此前,黄顺方在商会已担任监事长一职多年,参与商会内部的各项工作。
桐乡乐清商会芙蓉分会会员代表齐唱会歌。
担任会长后,为深入了解会员情况,他积极走访会员企业,收集意见、了解心声,协助解决会员在租赁厂房、孩子就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牵头组织与其它商会间的互动走访活动,带领会员上门取经;引导会员积极投身公益,先后走访了芙蓉、岭底,以及桐乡濮院镇双贤社区等,慰问当地的老党员、困难群众、退役军人等,传递爱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顺方还将积极整合商会资源,挖掘会员企业在品牌、客户、供应商等优势,搭建共享平台。“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他相信,商会在桐乡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