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梦梦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一家企业到底赚什么钱?企业员工的成长红利。简单来说,就是让企业的员工能力越来越强,他们成长起来了,企业才能一起长大。近日,记者走访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万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兰普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三和量具仪器有限公司等乐企时,发现它们纷纷办起了“企业学院”。
知识资本,既作为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那么“企业学院”如何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如何帮助员工终身成长?或许,可以在上述企业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
规划员工成长路径
员工的需求是什么?每到年终,“永固学院”都会进行一次内部诉求调研,收集员工意见建议,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学历提升、技能成长是一线基层员工反映较多的情况。
2015年,“永固学院”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一线技术员工开通了免费学历提升通道。10年间,帮助一批批基层员工实现学历跨越。如今,永固集团总部员工4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半数。
永固集团吉尼斯活动挑战赛邀请小学生来观摩。
新乐清人付彬彬初到永固时是高中学历,通过学历提升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得大专学历。“学习能打开一个人的格局、眼界,得到更多的机会。”几年时间,付彬彬通过不断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水平,先后获得乐清工匠、浙江工匠等称号、入选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成为温州市D类人才,享受到购房福利、奖金等补贴近100万元。
针对中高层员工的成长,永固集团每年会拨付一笔学习经费,按照职级不同,设定为2万元、1万元、5000元、3000元不等,由员工自行选择学习科目及内容。
学习作为企业人才发展的核心引擎,其价值往往不在于即时回报,而在于为企业积淀持久竞争力。
“万控学院”成立于2018年,被称为万控人的黄埔军校,目前学院聚焦业务赋能、成功经验萃取、关键人才储备、文化传承等四大方向为企业赋能,是培养企业高管的摇篮。
万控智造精鹰班“大比武”。
在关键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万控学院8年前启动了“精鹰班”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采用“两年一届”的精英培养模式,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甄选具有发展潜力的核心骨干进行系统培养。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输送40余名人才至企业多个关键岗位。课程体系涵盖企业文化、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技能等多方位内容,形成“理论-实践-考核”的闭环培养机制。
林华杰是精鹰班的第一届学员,当时与他一同入学的30余名学员最终仅12人通过考核,每门课程末位淘汰的机制让所有人都不敢懈怠。在“挑灯夜学”的理论攻坚后,学员们还需深入生产基地结合业务现状开展实践,提交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这种“训战结合”的培养方式,确保了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万控是一家学习型企业,在这里,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边干边学’。”这一系列“真刀真枪”的训战,让一线技术员出身的林华杰成长为片区销售负责人,成为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带领团队斩获多笔大单。
用对方法学习劲足
如何引导员工爱上学习、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与热情,其实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每周四晚上参加学习会奖励积分20分、积极主动上台分享经验做法奖励积分30分、外出学习归来为员工做传训奖励积分50分……一年下来,若员工的积分数达到1000分以上,可兑换礼品,若达到2000分以上,可享受一次免费旅游,若达到一定额度积分以上,岗位晋升时可优先考虑。
作为全国最大空气源热泵专业制造商之一,正理生能主导的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占到10%。2015年,企业负责人黄道德到南京一家知名企业考察时,顺势为企业“生能学院”引进积分制学习考核方法。10年来,此举不仅助力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激励员工学以致用。
正理生能奖励优秀改善团队。
空气源热泵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需要用到枪头打螺丝,不过,这个过程可不好控制。由于空气源热泵是铜制品,在长期操作过程中,枪头容易出现磨损和断裂,一旦断裂,会造成油管破损,导致产品直接报废。
车间工梁广热爱学习和钻研,“生能学院”每周四的课堂从不落下,通过日常实践和学习,他拓宽了思路,创新推出枪头套胶法,这一举措帮助企业的产品报废率控制在3‰,实现降本减负。梁广也因此获得积分奖励与1000元现金奖励,并晋升为班组长。
推出成熟的运行机制,让学习常态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023年5月,兰普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兰普学院”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对象,组建员工讲师团,每月举办一期管理赋能班,由企业高管担任讲师轮流授课。
兰普读书会。
“大家想通过这堂课收获些什么?”4月,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王琼琼以讲师身份登上管理赋能班的讲台。授课前半个月,倍感压力的她到各个部门了解诉求,整理大量素材。为取得最佳效果,她还自费6800元注册数据专业分析平台成为会员,精心打磨了《数据分析与管理》这堂课。
这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员工热情高涨,课后多个部门同事主动上门求教,王琼琼计划再推出进阶课程,将涉及到更多像AI、Excel、Word、PPT、Python、统计学等课程,虽难度系数逐步增高,但她觉得这是倒逼自己不断提升的好机会。像王琼琼这样的讲师,“兰普学院”已有36位。他们既是讲师,也是学员。
放大格局培养老板
企业办“学院”,不光是为培育优秀的员工,更是在培育优秀的合伙人、创业者。
每周二19时,在乐清胜利塘河公园的观潮书苑,创业会客厅准时开讲。两个小时时间,与会创业者分享创业故事、感想感悟、经典案例,活动主办人、温州三和量具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文羽一一作点评,为其传经送宝。
倪文羽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创业导师。创业会客厅原是温州三和量具仪器有限公司针对内部员工推出的“私房课”,但因登门求教的创业者太多,去年他索性面向社会公益开班授课。
企业家倪文羽在授课。
“课堂上,大家没有负担顾虑,畅所欲言,把遇到的创业疑惑、挫折、经验一一摊开来细说,既是分享也是在帮助他人重构创业思维模式。”这种利他思维,是倪文羽多年商场实践的心得。
温州三和量具仪器有限公司深耕计量类产品行业20多年,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现有员工近400人。在“企业学院”内部,倪文羽会每周抽出半天上班时间为员工们授课,培养大家的老板思维。
“我始终认为,激励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财富,建立商业合伙人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多年来,倪文羽积极践行阿米巴机制,其企业下属的十几家子公司合伙人都是从内部培养起来的。
黄向忠原是该企业电商销售部门的负责人,后被提拔为电商公司的总经理,成为温州三和量具仪器有限公司子公司合伙人。“当老板和当员工不一样,需要懂得人事、财务、销售、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身份的转变,大大激发自主学习的激情,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自我认同感更高,获得的回报也更大,对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更有利。”倪文羽说。
企业多年来建立的宏观发展架构,以及推行的学习机制,帮助倪文羽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脱身出来,每个月可以抽出时间去旅游、做公益培训。
随着企业内部人才不断地成长,倪文羽也鼓励他们勇于创业自立门户,其中多位员工创业成功,企业产值达数亿元。感恩倪文羽的培养,他们还向其赠送一小部分公司股份。
“我非常钦佩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美好这个目标行事,让员工、客户和合作股东都能变得更美好、更幸福,这也是我的目标。”倪文羽说。
勤于学习,不断修炼“内功”,是这些乐企办好“学院”,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共同秘诀。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