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4月26日上午,在芙蓉镇蕾丝舞蹈室内,14名身着朱砂色汉唐襦裙的少女手持鲤鱼灯翩然起舞。裙裾翻飞间,一盏盏鱼灯宛若游龙戏珠,织就一幅灵动俏皮的嬉戏画卷。这群平均年龄仅十三四岁的舞者,正为参与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五一”乐清非遗巡游活动进行最后的冲刺排练。
鱼灯舞。受访者供图
这支舞蹈的创意源于一场“美丽的邂逅”。据芙蓉蕾丝舞蹈室负责人余会会介绍,舞蹈雏形原为手持扇子的古典舞,在去年被“我们的村晚”导演相中,并提出“以灯代扇”的建议:“鱼灯有魂,何不让舞蹈扎根乡土?”这一提议点燃了创作灵感。
鱼灯寓意吉祥,古时便以舞鲤祈求风调雨顺。余会会在二次创编中,巧妙融合汉唐舞的端庄典雅与鱼灯的灵动活泼,通过少女们天真烂漫的演绎,让鱼灯时而逡巡游弋,时而腾跃翻滚,既展现非遗之美,又透出喜庆童趣。
不同于舞台表演,非遗巡游对团队协作与空间感知力要求极高。这群初中至高中阶段的舞者每周仅能利用周末3小时集中排练。“最难的不是动作,而是让14颗年轻的心跳成同一频率。”余会会坦言,尽管孩子们舞蹈功底扎实,但大型群舞的队形变换与节奏把控仍是难题。近期排练重点聚焦走位精准度与团队默契度,通过反复磨合,逐步将个体表现升华为浑然天成的集体韵律。
面对学业压力,家长们的全力支持成为孩子们的坚实后盾。从接送保障到后勤补给,家庭与舞蹈室形成“护航合力”。“鱼灯里装着我们的祝福,希望能把这份非遗之美传递给更多人。”一名小舞者笑道。
据悉,该节目将于5月1日亮相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五一”乐清非遗巡游第一方阵,以青春之姿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活力,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对非遗传承的创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