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鱼灯摇曳童梦间 翁垟非遗焕新颜
2025年04月29日 07:35:00 手机看新闻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陈国琼文/摄

  近日,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五一”乐清非遗巡游活动中呈现精彩演出,翁垟一小的少儿鱼灯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作为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翁垟鱼灯舞以其独特魅力备受关注,而这支少儿鱼灯队的参与,更为这项古老民俗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少儿鱼灯队在练习。

  走进排练现场,热闹非凡。20个孩子,年龄大多在九到十岁,手持精巧的鱼灯。一槽鱼灯有20盏,包括龙头、龙尾、龙珠和各类鱼形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在激昂的鼓点和清脆的铜锣声中,小队员们全神贯注,不断练习“四角阵”“长鱼阵”“双龙阵”这些经典阵形。尽管排练辛苦,孩子们仍热情高涨,配合默契。

  学生赵昱辰拿龙尾,他说:“寒假的时候加入鱼灯队,刚开始拿着鱼灯有点重,后面练习多了,就习惯了,感觉舞起来很有意思。”打鼓的学生倪灏宸说:“打鼓最重要的是掌握节奏和听哨声,我之前虽然没有打过中国鼓,但是学过架子鼓,学起来也比较快。”

  少儿鱼灯队00后教练徐景浩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鱼灯舞,他特意简化了动作、降低了难度,并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加入了趣味元素,增强了表演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他还说:“这些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学习能力强、热情高。短短几个月,他们已熟练掌握多种阵形变化。”

  对少儿鱼灯队悉心指导,源于徐景浩根植于内心的鱼灯情结。别看他年纪轻轻,与鱼灯的缘分却已经延续了十余年。徐景浩出生在一个鱼灯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都是村里鱼灯队的成员,从小他就被鱼灯的绚丽色彩和灵动舞姿所吸引。“2008年河西村里举办鱼灯巡游活动,爸妈作为鱼灯队成员参与表演,每次他们去训练,我都会跟着去。”徐景浩回忆道。那时的他,还只是个5岁的孩子,拿不动成人用的鱼灯,可这并没有阻挡他对鱼灯的喜爱。没有真正的鱼灯,他就找来扫把,模仿鱼灯的样子,在院子里跟在大人后面挥舞。“虽然是自己瞎摆弄,但那时候真的觉得特别开心,感觉自己就是鱼灯队的一员。”徐景浩笑着说。

  随着年龄增长,徐景浩对鱼灯的渴望愈发强烈。在12岁那年,他缠着爷爷徐新阳和阿公徐桂云,希望爷爷和阿公能为他制作一盏适合小孩子的鱼灯。阿公徐桂云是村里有名的鱼灯制作和上漆手艺人,在徐景浩软磨硬泡下,阿公和爷爷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为徐景浩做了第一批小型鱼灯。有了小型鱼灯,便有了少儿鱼灯队。“我们第一批少儿鱼灯队的成员近20个,都是成人队成员的孩子,成立不久刚好又赶上了翁垟街道元宵巡游活动,第一次正式表演还是很难忘的,我当时还是舞龙头的领队。”徐景浩开心地回忆道。

  从儿时对鱼灯的热爱,到如今成为少儿鱼灯队的教练,徐景浩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鱼灯舞是我们翁垟的传统民俗文化,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鱼灯舞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徐景浩说,“就像这次五一巡游一样,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带领少儿鱼灯队参加活动和比赛,让鱼灯文化走出翁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扫一扫 看视频 胡帅 曾盼 摄制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刘丽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天天学习|一个特殊称谓背后的温情故事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降低交通物流成本 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联播观察|万里同契
·习言道|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联播观察|万里为邻 中肯共绘一张“名片”
·学习新语|一图速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