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通讯员 夏凡姿 林芸帆)“您的贷款账户已被冻结!”“30分钟内不打款就将被告上法庭!”乐清陈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申请2万元贷款,竟突然成了“违约被告”,还收到盖着红头公章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文件”。
近日,乐清市公安局北白象派出所接到紧急预警:陈先生正遭遇一场“法律级”诈骗。诈骗分子伪造国家部委公文,威胁受害人“不交钱就吃官司”。
“他们说我银行卡填错导致资金冻结,要立刻转2万认证金,否则每月都得还贷。”陈先生握着手机的手不停发抖。更让他恐惧的是,对方发来的“红头文件”上赫然写着:“若未按时认证,将依法提起诉讼”。
劝阻员黄凯见到陈先生时,陈先生正在微信钱包凑钱。“这是假APP,假公文。”黄凯一把夺过其手机,指着那个山寨的“某行在线”APP喊道:“正规软件哪有需要点击链接下载的?”
经过调查发现,诈骗分子在后台偷偷篡改了陈先生输入的银行卡号,再以“操作失误”为由实施恐吓。更嚣张的是,当陈先生表示要报警时,骗子竟叫嚣:“随便去!我们不怕查!”
原来,近期陈先生正好有贷款需求,便上网搜索了一些网页推荐的贷款。当天他便接到了一个号称某银行客服的来电,表示可以为陈先生申请一笔2万元的贷款,具体办理手续需要添加客服联系方式了解。一顿操作后,陈先生便添加上了一位所谓的“专业客服”,并根据对方推送的链接下载了一个银行的APP。同时根据对方要求上传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进行实名注册。
正当陈先生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实填写后,客服却表示陈先生提交的身份信息与银行卡不匹配,需要再次核对。在陈先生寻求解决方法时,客服人员却向陈先生发来了一个盖有公章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文件”,称陈先生的该笔贷款已被冻结,需要陈先生在30分钟之内将2万元的认证金存入微信,在其所谓的认证通道进行认证,才能将这笔总计4万元的贷款加本金如数转回,否则陈先生既拿不到钱,每月还需要按时还款。
“要不是民警及时赶到,我差点就要转款了。”陈先生后怕地说。
警方提醒:在面对各种网络贷款、投资理财等信息时,请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诱导,避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