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甜甜)吊装、起运、落地……在大荆镇一工地现场,无人机操作手刘辉轻推操纵杆,一架可以载重70公斤的工业级无人机腾空而起,将两根不锈钢灯柱从山脚精准运至陡峭的半山腰,全程仅需2分钟。
工业级无人机作业中。胡帅 摄
“这段路的直线距离不到300米,通过多组电池轮换实现无人机连续作业,我们每天可以运输200多趟。”刘辉说,这段时间,他们启用了两台无人机,用于吊运灯柱、支架、发电板等建材。“无人机吊运技术不仅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效率。”该项目负责人仇剑波告诉记者,他们参加的这个项目主要位于山区,地形较为复杂,虽然货物与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不到300米,但如果靠人力搬运的话,一天只能来回10趟。“采用无人机吊运后,我们将节省出的人力用在了安装、调试等环节,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大大加快项目进度。”他说,在无人机技术的加持下,他们有信心提前完成项目建设。
无人机化身“搬运工”,助力生产建设加速度,这样的画面在乐清已越来越多。在山林间运送疫木下山,在农田里喷洒农药,乐清正积极探索无人机应用新领域、新模式、新场景,助力经济建设跑出加速度,实现产业升级与降本增效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