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
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第47个植树节,“植”此青绿满乐清,其中不乏古树名木,它们被称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截至目前,乐清有古树名木370株,古树群1个,其中一级古树28株,二级古树34株,涉及31科50种,主要以樟树、无柄小叶榕、笔管榕、枫香、罗汉松等为主,其余树种只有少量。树龄300-499年的二级古树名木占9.1%,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名木占7.8%。
村民守护917岁柳杉
古树中树龄最大的是岭底乡湖上垟村的柳杉,有917岁高龄。
昨日,记者来到岭底乡湖上垟村,乡镇干部杜定银正在观察养护这株柳杉。
抬头仰望这株古树,25米高的古树树姿优美,苍劲有力。胸径2米多,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围抱,是乐清当之无愧的“柳杉王”。
这株“柳杉王”是野生树木,还是先人手植,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柳杉王”有个传说,在明代洪武年间,淡溪林氏文褐公携众打猎至此,悬饭袋在树上。获归时,发现树下积雪未化,地冒热气,打开饭袋数小时尤热,颇为惊讶,顿时觉得此为长宜子孙之吉地,于是迁居此处。因林氏从淡溪湖边迁入,所以叫“湖上垟”。
“在明代洪武年间,先辈又在村中心种了两株柳杉,到现在已经有600年历史了。这两株柳杉双木成林,相互交映,最近右边一株还长出了一株细的柳杉,依偎在一起,看起来像一株夫妻树。”杜定银说。
2016年,一向“体健”的“柳杉王”树皮上出现一种约10厘米长的虫类,村民们着急,请教了专家,并对这株古树进行了医治。古树那次“生病”,也让村民意识到保护古树最好有专人养护。于是从2017年起,村干部们、村民争相做起古树的“守树人”。
如今,这株古树由两位护林员每天打卡照料。“这两年,市政府开展的古树、名木保护行动对这株柳杉进行针对性维护,现在这棵古树生长情况良好。
承载古树古老记忆
樟树是乐清市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元代文人李孝光在《秋游雁荡记》记载雁荡山“其木多杉桧豫章”,说明古时雁荡山樟树资源十分丰富。
1997年,乐清把樟树定为市树。据乐清市名木古树普查,百年以上的樟树数量均占第一位。
提到樟树王自然要说说状元樟。据说这棵古樟树是王十朋状元及第后亲手载种的,所以大家都称之为“状元樟”,它是乐清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樟树,距今已有800多年。古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梅岙村不少村民在夏天经常围着樟树乘凉、聊天。每年中考、高考临近时,还有许多考生来状元樟沾“才气”、昂“锐气”。
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绿色文化
历经岁月的洗礼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在乐清,很多古树名木都面临着病虫害、营养供应不足、生长环境恶劣等考验,它们急需保护。如“真迹桂花林”是1934年秋天,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陪生母卢太夫人游玩雁荡山时所植。当时一共种植了200株,经过岁月磨砺,目前仅剩下9株。
去年,乐清开展保护古树名木的行动,制定一树一策,对存在根系裸露、腐朽树洞、树体倾斜等现象的60株古树实施复壮措施,针对性改善其生存环境,有效提升古树名木的生长势,到目前已全部完工。在乐成街道黄檀硐村,一棵510年的南方红豆杉曾被抢救保护,在古树、名木保护行动验收小组验收时,这棵古树的枝干竟然是从石头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不得不让人感慨生命的张力。
乐清还以“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绿色文化”?为主题进行保护科普宣传,增强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目前,乐清已建成5个古树名木公园,比如乐清市淡溪镇梅溪村香樟古树文化公园、乐清市湖上垟村柳杉古树文化公园、乐清市东浃村香樟古树文化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