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新年烟火气 藏在乡味里 花样年食吹响过年号角
2025年01月02日 09:45:00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元旦过,年味浓。临近春节,充满乐清本土特色的传统美食成了最受市民欢迎的年货。高山盘菜、古法红糖、上山面、水磨年糕……一道道传统美食进入销售旺季,不仅带来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与亲情的传承,为新年增添福气、喜气与欢乐。

  高山盘菜 乡村品牌走向全国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青

  冬日暖阳下的中雁荡山显得温婉而宁静,红与黄成了主色调。这段时间,白石街道赤水垟村农户们忙着采摘高山盘菜,脸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带着泥土香的高山盘菜。卢林烽 摄

  “以前,交通受限,家家户户种的盘菜用于自给自足。下山的路改善后,村民开始把盈余的盘菜挑到山下去卖。现在村里有100多户人家种植盘菜,不少种植户年产量超过5000公斤。”赤水垟村党支部副书记余春寿介绍,目前,村里盘菜种植面积有80余亩,亩产可达1750公斤,种植区域集中在村庄南面的山地上,说来奇怪,这盘菜种植在田地里不好吃,种植在其它山地里,口感也会逊色不少,唯独长在这块山地里的盘菜最是美味。

  “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淀粉转化为糖分,加上这里的土质为沙壤土,种出来的盘菜格外肥美甜糯。”与盘菜打了50多年交道的种植户钱师纯说。

  闻到了盘菜香,就有了年味。乐清人不仅爱盘菜,而且吃法也很多,有盘菜炒年糕、腊肉盘菜、盘菜生等经典菜肴。每到盘菜上市季,赤水垟就会吸引不少食客远道而来,只为这一口赤水垟专属的独特鲜甜。

  在赤水垟,盘菜还被吃出了新花样。在去年白石街道组织开展的赤水垟盘菜宴厨娘美食秀上,密东村的鲍鱼盘菜,玉甑社区的本地鸡盘菜、猷蠓盘菜,下阮村的红烧猪蹄盘菜,凤凰村的盘菜带鱼……盘菜穿上华丽的外衣,争相斗艳,让食客们大呼过瘾。

  挑选、打包、装车……这段时间,种植户钱云康与他的家人忙得不可开交,今年,他种植的3000株盘菜,远销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目前,盘菜销售价为10元一公斤,我们统一包装,每箱装5公斤,乐清市内购买20箱以上,可以送货上门。”余春寿说,近年来,白石街道深入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扩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覆盖面,深化“旅游+农业”的发展模式,推动赤水垟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收购盘菜,统一销售,“赤水垟盘菜”品牌渐渐在全国各地打响,已累计为赤水垟村集体经济带来了近50万元的收入。

  古法红糖 “甜蜜事业”发新芽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

  糖蔗是石帆街道大林、朴湖一带的传统经济作物。过去,村民将吃不完的糖蔗制成红糖存放,过年时,走亲访友作为伴手礼,寓意“日子越过越甜蜜”。

  春节临近,不少市民专程驱车到石帆的红糖厂购买古法红糖。

古法红糖制作。孔丽琴 摄

  近日,记者在当地一家红糖厂看到,崭新的制作棚内有九口从大到小一字排开的糖锅,糖锅放在烧木柴的土灶上。榨汁、过滤、煮糖、打沫、倒锅、起糖……经过一口锅、一口锅地熬制,锅中水分慢慢蒸发,汁水颜色由浅变深,到最后一口锅,就可看到金黄色的糖浆了。

  “过去熬制古法红糖的作坊条件简陋、卫生环境较差,因此我们建立了农事服务中心,并专门打造了制糖车间。”据悉,2019年底,在市农业农村局和石帆街道的支持下,当地种粮大户陈德胜等人成立了乐清市洁野振禾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为周边农户打造“一站式”的农事服务中心。通过标准化生产线,农户收割回来的糖蔗在榨汁后,可将废渣作为原料收集起来,经发酵转化为育秧基质,每吨能带来数百元的收入,开拓了循环农业的新路子。

  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石帆街道积极鼓励农户探索产业创新之路,打响“金石帆”古法红糖特色招牌,拓展农户销售渠道。

  “90后”新农人陈子伟便是这份“甜蜜产业”的新生代接班人之一。这几年,他根据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创新推出了果仁味、生姜味等新口味古法红糖,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今年他又积极发挥自己动漫专业的优势,在古法红糖的包装上下功夫,设计了多款文创包装,用时尚喜庆的礼盒包装代替传统简陋的塑料桶包装,既美观又环保,古法红糖的价格也提升到了每公斤40元。

  为了让这份“甜蜜事业”能使更多石帆农户过上甜日子,近年来,石帆街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糖蔗种植、红糖加工、市场销售”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做深做实“甜蜜产业”。目前,该街道各大红糖厂合计可年消化甘蔗8000余吨,制作古法红糖800余吨,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300万元。

  上山面 银丝串起产业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甜甜

  炒粉干是乐清人过年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温州地区最具特色、最受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要做好这道美食,原料是关键。眼下,天气晴冷干燥,正是一年中制作粉干的好时候。

诱人的炒粉干。梁琳 摄

  在龙西乡上山村的溪滩上,一排排竹架错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质白如玉的粉干,仿若银白帘幕悬挂其间。这就是龙西上山面。在龙西乡村民潘海芬家,全家总动员一起做粉干是他们的日常。浸米、磨浆、压浆、揉粉团、炊面粿、捣面粿、揉面团、拗面、炊面……从一颗颗晶莹洁白的大米到一根根细长银白的米面,制作过程多达十多道工序。“上山面的制作工序和技术含量其实不是很高,但需要丰富的经验,制作时要一气呵成,任何环节出现懈怠或间隔,都有可能影响米面的口感、形状。”潘海芬说,他们制作的上山面直径只有0.2毫米,说是细若发丝并不夸张。

  “这门手艺传了这么多年,现在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我也放弃了,那就太可惜了。”前些年,潘海芬和弟弟潘海旗选择了回乡陪父母坚守上山面制作手艺。他们仔细研究每道工序,在保留手工技艺特色的同时更新设备改进布局,让制作的过程更加连贯高效,产量也明显提升。

  聊天中,潘海芬弟弟潘海旗的电话就没有停过,在他身后,一辆小货车已装满上山面准备出发。他家作坊一天晾制上万斤上山面,但仍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龙西乡共有上山面制作工坊6家。针对加工户零散、产量少、产值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他们对上山面实行生产备案、生产环境、生产流程、质量安全、营销渠道等全流程管理,引导村民改良生产加工技术、统一包装、统一收购,打造“龙西上山面”地域品牌。接下来,乡里还计划在上山村沿溪打造集中的晒面厂,构建“观光+特色产业”文旅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水磨年糕 销售红火“年年高”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

  年糕寓意“年年高”,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许。元旦一过,乐清各地的年糕作坊也迎来一年中生产、销售最繁忙的季节。

刚出炉的年糕。蔡宽元 摄

  近日,记者在城东街道一年糕加工点看到,年糕成型机、年糕传送带等自动化生产线整齐排布,经过浸米、榨干、磨粉、蒸煮等多道工序,一根根热气腾腾的年糕从流水线上鱼贯而出,加工点内飘着浓浓的米香。

  “我们运来了今年新收割的高山单季稻大米,做成年糕送给亲朋好友。”当天,乐清市浙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排队做年糕。据介绍,每年年底,其均会将自家种的优质大米制成年糕送亲友,150公斤的大米可制成年糕210公斤左右。

  “天一冷,订单就多了,这阵子每天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据年糕加工点负责人介绍,通过新引进的全自动年糕制作生产线,该年糕加工点日产年糕可达3000公斤。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刘丽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习近平就吉米·卡特逝世向美国总统拜登致唁电
·从新年贺词看中国信心
·【“典”亮这一年】温故丨遵道而行,但到半...
·我们的2024丨中华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一组数字,回顾2024年中国元首外交
·中俄两国元首互致新年贺电
·习语|新年贺词里的这些话语,暖心!
·一习话·温暖聆听丨家事也是国事 总书记的惦...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