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食”后,大荆片区石斛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也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拥有了一个坚实的产业基础
乐清市决咨委委员 王守根
11月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告》(2023第[9号]),将“铁皮石斛等9种物质纳入按照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就是通常说的“药食同源”)。从浙江等省2021年12月获批开展试点,历经两年,石斛行业期盼多年的愿望终于尘埃落地,一锤定音!乐清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包括消费者)都欢欣鼓舞,拍手称好,大家对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见11月20日《乐清日报》)。
这对持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的“中国铁皮石斛之乡”——乐清来说,更是重大的利好!
首先市场空间将指数级扩大。铁皮石斛作为中药材,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原本市场空间受限,石斛产业从业者种植为主(卖鲜条),一部分从事初加工(做成“枫斗”),附加值普遍不高、收益低。铁皮石斛“入食”后,产品不仅可以进药店、保健品店,还可以堂而皇之进“超”(超市)入“场”(商场),上餐桌,走进百姓日常消费中。民以食为天,食品是刚需产业,有“黄金产业”之称。据中国食品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国食品工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9.8万亿元,同比增长5.6%,仅方便面一种产品营收就达到3233亿元。所以,铁皮石斛“入食”后,市场空间将迅速增大,未来令人遐想。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未“入食”前,铁皮石斛产业仅是一产加三产(观光体验),中间缺乏深加工、精加工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一二三产无法融合,全产业链发展难以实现,融合效应出不来。用专家的话讲,一二三产融合是1+2+3=6或1×2×3=6,称为六次产业,其实质强调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的融合。铁皮石斛“入食”后,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和现实,也使乐清现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铁定溜溜”“铁枫堂生物科技”等名企项目内容更丰富,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现,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和百姓的共富开辟新路子。
实现大荆片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12月印发了《大荆片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年)》,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建设,大荆片区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改变,美丽乡村已具雏形。但是一个区域的发展、一方百姓的富裕需要重要产业支撑,没有实体产业支撑的区域,仅靠“输血”不可持续。因此,增强“造血”功能,培育发展好产业是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大荆片区改革开放初中期曾发展过铸造、矿泉水等产业,由于制造方式落后、经营不善和跟不上变化,被相继淘汰退出市场(这也是大荆片区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雁荡山铁皮石斛种植和初加工崛起,给山区百姓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但石斛种植业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加上前述分析仅仅作为中药材,市场严重受限,产业安全和收入不确性较大。“入食”后,大荆片区石斛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也使大荆片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拥有了一个坚实的产业基础。谋划好、发展好这个产业,大荆片区未来可期。
最后为企业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赛道。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产能普遍过剩,市场“红海”“内卷”成为各行业的常态,企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压力,各行各业都在谋求转型,寻找新赛道,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入食”后,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发展无疑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赛道。乐清石斛产业需要大量工商资本的进入,更需要有着丰富“研产销管”经验的企业家的加持、跨界,才能把这个产业做深、做透、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