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品年味 温年俗 乐清迎新氛围满满
2023年01月20日 15:32:19 手机看新闻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春节,标志着过去一年生活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疫情三年,疫情防控的需要改变了很多市民的生活方式,也让曾经浓烈的年味变淡了很多。如今,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调整优化,市民的生活生产正在有序回归正常。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乐清不少特色的年俗、文化活动也焕发生机,让广大市民在重温年俗的同时,感受其背后的喧闹与温情、企盼与守望。欢欢喜喜过大年,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缤纷灯彩耀新春

  东运河灯会最近刷爆朋友圈,乐清首饰龙这一次也在东运河灯会上亮相,成为新春佳节的一大看点。1月18日晚,这条乐清首饰龙的制作者之一的黄孟和其岳父林顺奎(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又一次来到东运河公园活动现场。

  夜幕降临,首饰龙上的灯点亮,瞬间变得光彩夺目,成为吸引眼球的“明星”,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赏。黄孟摇动手柄,在齿轮传动机关带动下,龙身上亭台楼阁里的约300个形态各异的绸塑人物都动了起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磨粉、打铁、织布等场景在方寸间重现,妙趣横生,仿佛一幅幅活生生的民俗风土画卷,在眼前一一舒展开来。

  当天,黄孟还带着一双儿女和岳父一起逛灯会,感受新春到来的热闹氛围。

  首饰龙因形如船,又称“龙船”。乐清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船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经商的载体,同时出于对龙的信仰和崇拜,故制作船形的龙灯游行祈福,祈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首饰龙制作工艺复杂,集木工、油彩、纸扎、刻纸等于一体。今年40岁的黄孟是北白象镇人,跟着岳父林顺奎做首饰龙有十五六年了,翁婿俩和家人互相配合,流水线作业,先弄好骨架,再放齿轮,然后再粘合,放进绸塑人物,装饰龙船花等,一环扣一环。一架首饰龙,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半年多时间才能完成。

  “2022年已做了五条首饰龙,有永嘉等地的,也有北白象当地的,放在东运河灯会上的这条首饰龙是2022年做的最大的一条,长6米、高4米。这条首饰龙龙身四层,比一般的首饰龙更高一点,更加有气势。”林顺奎看到现场一拨又一拨的市民围着观看首饰龙,很多小孩子第一次看到首饰龙后充满了新奇。他也很开心,希望首饰龙能给市民过年增添年味,成为大家新春生活里的难忘记忆。

  在黄孟的记忆里,小时候正月里民俗活动既多又热闹,有走马灯、抬阁、踩高跷、板凳龙、鱼灯等,北白象一带举行得比较多的是划龙船、龙档等,印象深刻的还有莲池头大龙,有时村里同时会唱戏几天,吸引四面八方的村邻来凑热闹观赏,炸灯盏糕的、卖麦芽糖的摊贩都来了,那时候黄孟除了一饱眼福,还可以一饱口福,因此每每春节他都充满期待。这三年来,受疫情影响,乐清春节民俗活动就很少见了。随着烟火气回归,今年除了首饰龙亮相东运河灯会,乐清龙档等前不久也在正大城展出,让市民一睹为快。

  由于家庭结构变小,今年过年,他兼顾岳父家和父母家,计划在大年三十中午和晚上带着一家四口分别陪两边的老人吃一顿年夜饭,让他们感受过年一家团圆的喜庆气氛。

  “正月里不打算出远门了,就在家会客。”黄孟已早早准备了白象香糕、瓜子、花生等茶点。他说,一般年底和正月里,会有一些市民带着孩子来他岳父的北白象非遗馆欣赏首饰龙,过了春节还会有人过来预订首饰龙,因此,他要帮着岳父一起招待。去年正月,蒲岐就有一群老人坐着公交车慕名过来参观,看了又看,舍不得走。

  作为手艺人,黄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乐清传统的民俗活动,希望新春的民俗活动更丰富多彩,更有乐清味!

  番薯粽香忆年味

  在乐清“东乡”,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尽情地享受盐卤豆腐、番薯粽子、咸猪蹄等美食。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东乡”,这些美食里蕴含着浓浓年味,也传递着暖暖祝福。

  近日,娘家在仙溪的李见雪返乡后,与父母一起包起了番薯粽子,赶在年前进行一波“囤粮”。“疫情三年,今年的春节显得格外不一样,今年哥嫂一家没回来,我这个厨房小白挑起了重任。”李见雪说,自己独立包番薯粽子还是头一回。

  在她儿时记忆里,每逢春节,就看到长辈们将番薯洗净去皮刨丝,剁成小粒,按一定比例,掺入糯米。包粽子前,将干的箬叶放入锅中加水烧煮平复洗净。包粽子时,通常取两片箬叶错叠,折成漏斗形,放入拌好的糯米、番薯粒,用手压实、包好,再用棕榈叶丝扎紧,将粽子放入铁锅中加水,用木柴猛火烧,水沸后改为文火,中途将粽子上下翻动,三四小时后,粽香弥漫。“包番薯粽子我在孩童时偶尔尝试过,但这个习俗就像是刻在自己的DNA里,脑子还没跟上,手已经不自觉地就跟上了。”

  “以前啊,糯米是稀罕物,包进去的量少,这就体现出包粽子的水平,压实扎紧很重要。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已经实现‘糯米自由’,包得更紧实了!”李见雪说,番薯粽子是大荆片区特有的年味,也是她记忆中的年味。她说,春节期间,在老家晒着暖暖的阳光,即使自己已经到退休的年纪,但围绕在父母身边,品尝着“妈妈菜”,这份温暖,才真正是家的感觉。

  李见雪介绍,乐清“东乡”“西乡”,虽然相隔不远,但过年习俗还是有些不同的。“其实不管是‘东乡’还是‘西乡’,习俗是否一致,在我眼里啊,一家人团聚,就是真正的过年!”李见雪说。

  浓浓书香跨新年

  “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穿着可爱的红衣服,一群小娃站在乐清市图书馆一楼的台阶处,念着童谣,一下子把人带入过年的氛围中。

  童谣刚结束,二楼亲子阅读区,一名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着《团圆》的绘本,文中那枚包在饺子里的“好运硬币”,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边刚说完,那边诗歌朗诵——《祝福新年》又响起……

  新年佳节品书香,全民阅读氛围浓。听民乐演奏、看少儿舞蹈、赏绘本情景剧、遇新年朗诵……1月18日晚,乐清市公共书苑文化季第二期——书香跨年“阅”进2023图书馆之夜,多个快闪小舞台带市民沉浸式体验书香,体验年味。

  当晚,整台活动同步通过“乐清市图书馆”视频号直播,让更多不能到现场的市民在线参与。“很有特色,读者们跟着快闪的舞台随意走动,通过这样视觉呈现的方式,感觉年味一下就浓了。”带着8岁女儿来参加活动的郑女士说,图书馆之夜多形式呈现,把阅读、年俗传统等概念以更具象的形式传递给孩子,仿佛收到了年前一份甜蜜的礼物。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在民乐演奏的快闪舞台上,古筝、琵琶、笛、二胡、古筝等乐器演奏的《恭喜恭喜》的乐声一响起,一下子就将线上线下的氛围带到了高潮,现场的读者跟着这首歌一起合唱。“现场真热闹,希望明年更精彩,到时候带孩子来看。”一名网友在直播平台里留言道。

  “此次图书馆之夜,别出心裁的阅读活动将文字炼成声音,把墨香化作旋律,用生动、有趣、活泼的形式带市民文化跨年。”市图书馆馆长林回清介绍,近些年,乐清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赋能升级。精心打造的新型文化设施集群,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为大众提供全民阅读、艺术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服务。如今图书馆、书苑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场所,还承载着多种功能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新型文化空间,带给市民诸多品质文化体验,收获满满幸福感。

  据悉,今年元旦之后,图书馆、书苑等公共文化场所的人气逐渐回升,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添过年文化味儿,乐清市公共书苑文化季第二期也在近期启动,接下去还将有到馆有礼、打卡书苑、名师讲座、看越剧大戏、灯谜大会等系列新春活动,欢迎市民一起来参与,文化过大年。

  细品地道年夜饭

  年夜饭被誉为“中国人最温暖的仪式。”年夜饭一户一味,从饺子、馒头、年年有“鱼”到大虾、猪蹄、排骨、烧鸡,不同的文化、习俗、环境,也呈现不同的年夜饭风味。大圆桌、高脚碗、龙凤盘、十大盘……满满一桌,年味十足,这是咱乐清地道的年夜饭。

  乐清人的年夜饭有着千年传统特色,而且还是十冷盘加上十热菜,寓意十全十美。红色的高脚碗,寓意红红火火、步步高升。每道菜上还要放一片红萝卜,方言称作红菜,意为讨个好彩头。

  “传统技艺需传承,我曾将乐清不同年代的年夜饭端上婚博会,展示给市民观赏。每个年代的年夜饭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难忘的故事在其间。”昨日,新金龙大酒店负责人刘永杰接受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57岁的刘永杰从事厨师行业40多年。这些年来,他致力于研究瓯菜,将其做精。与此同时,他也致力于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唤起民众对“非遗浙菜”美食的记忆。在他看来,餐饮是千年之业,精细的刀工、独具匠心的烹饪技法、雅致的摆盘,都体现工匠精神,厨师更像工匠……对于乐清年夜饭习俗,他更是秉承不忘老前辈技艺的初心,花了不少心思研究,曾将这些菜肴一道道亲手烹饪放在展台上。

  他说,上世纪50-70年代的乐清年夜饭,现在年轻人可能看过,但没有尝过。像“十全十美”,这是当时富贵人家的菜,不少普通人家将它们当作年夜饭、婚宴菜肴。那时,年夜饭有种吃法叫三碗头八盘十有鱼有肉有面。“三碗头的第一碗是炒粉干、第二碗是盘菜炒年糕、第三碗是一条鱼。然后各碗头旁搭配四个红碗小菜,如腊肉、香肠、腌制品。”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市民生活条件渐渐好了,年夜饭上出现了甲鱼、蹄膀、全鸡、全鸭、烤鲤鱼……到上世纪90年代后,年夜饭的菜品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基围虾、龙虾、东星斑、海参等。

  刘永杰认为,年夜饭是乐清人过年的重头戏,这些年,市民消费更加理性化,前些年点龙虾的比较多,近两年点龙虾的渐渐少了。菜品趋向野生的黄花鱼、帝王蟹、九节虾等。尤其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从今年市民预订的菜肴来看,大家更加注重健康营养,往年一桌菜至少有两三道重口味的菜,而今年定的菜口味偏清淡,荤素搭配也更合理了。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章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文化兴国运兴丨流失文物回归昭示了一个道理
·时习之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引领文...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完成与空间站组合体再次交...
·看图学习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时习之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强...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谱写新的时代华章——习近...
·“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镜观·领航|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