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伤痕累累,器材下杂草丛生、无处下脚……近日,市民多次向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热线61116222反映,健身器材损坏、缺少管理服务、无人维修保养等情况。
为此,记者前往市民反映的新塘村、土墩塘村及市区旭阳路等健身点进行探访,发现健身器材破旧损坏现象比较普遍,既影响市民使用,也存在安全隐患。
时间:9月5日
地点:土墩塘村
秋千零件损坏存隐患。
零件缺失暗藏隐患
9月5日16时许,在土墩塘村的全民健身点,记者发现大部分健身器材都缺少使用说明牌,只有小部分看起来较新的健身器材上标注了使用说明、主要功能、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等内容。经长期日晒雨淋,不少器材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
记者看到,太极揉推器早已掉了漆,随手转动,器材摇摇晃晃,有部分螺丝已经松动;腰背按摩器一侧的零部件早已脱落,使用起来更是连连卡顿;上肢牵引器的链条上锈迹斑斑,用起来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零部件松动、使用灵敏度不足,这些看起来问题不大的“小病症”,却暗藏安全隐患。记者注意到跷跷板似乎并未做好“预埋”工作,缓冲件磨损严重,底部用来加固的水泥出现晃动情况,使用时跷跷板仿佛要“拔地而起”;有一台三人引体架更是“缺胳膊少腿”,其中一侧的配件已“不见踪影”。
“这些健身器材坏了挺长一段时间了,也没人来修。”35岁的孔先生说,平时来这里锻炼身体的市民挺多的,但因为有的器材残缺不齐,有的老化无法使用,再加上数量有限,大家只能凑合着用。
正带着孩子在附近玩耍的居民黄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有保洁员来这里打扫清理,但他们没有擦拭健身器材,也没有进行消毒,她很担心器材的卫生状况。“每天有这么多人使用器材,如果能定期打扫消毒,我们也会更放心些。”黄女士说。
时间:9月5日
地点:新塘村
器材年久失修。
超期“服役”无人管理
9月5日17时许,记者在新塘村法治文化公园里,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公共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这里设置有20余件颜色不同、功能不同的健身器材,新增的健身器材损坏较轻,且都贴有使用说明牌,附上了使用说明、出厂日期、使用年限及监管二维码,一般使用年限为8年。但老式的健身器材多已超出使用年限,且“伤痕累累”:双人钟摆器的脚踏板因雨水冲刷油漆严重剥落,表面更是锈出了好几个洞;附近一组黄绿相间的太空漫步机,右侧的踏板掉了下来,扶手旁的轴承盖也消失了;滚轮的左侧把手也没了踪影,仅留下两道锋利的口子等。
提起村口的健身点,村民张阿姨无奈道:“一开始我们也常来玩,但因过度使用,且器材年久失修,损耗特别严重。一次老伴上‘跑步机’玩,因为摩擦间隙大,还摔了一跤,后来再也不敢用了。”张阿姨说,许多器材上都没有显示安装单位、维修电话等信息,他们也不知道该找谁修,投诉无门。
不仅如此,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大多数正在锻炼的居民都不知道器材名称及锻炼注意事项。“器材安装时间久了,但维修保养没跟上,安全隐患很大!”看着前来玩耍的小孩把秋千荡得老高,轴承处“咯吱”作响,居民王女士十分担忧。王女士说,这里的器材要么破旧,要么坏得不成样,要么没有使用说明。配置公共健身器材本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建设、安装好了以后没有设立完善的配套制度,导致缺少服务和管理,这些破损的器材和错误的使用方法有可能最终反“害民”。
时间:9月6日
地点:市区旭阳路
杂草堆里的器材。
杂草丛生形同虚设
9月6日18时许,记者在市区旭阳路丽都华庭小区附近看到有一处“废弃”的健身点,里面设有10余种不同样式的健身器材。但放眼望去,除了水泥浇筑的路面,其他地方都长满了近半米高的杂草,大部分健身器材孤零零地立在杂草中央,记者难以找到通往健身器材的路径。此外,不少器材的“锻炼位”都被杂草“占据”,跷跷板、扭腰器等较低的健身器材更是玩起了“捉迷藏”,“躲藏”在杂草之下。记者发现,这里的器材虽然看着新,但有些器材上已挂起了蜘蛛网。
周边住户张阿姨拉住记者感慨道:“这个健身点建了好几年了,以前还能来这里锻炼身体,但因为杂草好久无人清理,路都看不见了。”张阿姨告诉记者,之前村里有人定期来除草,后来没人管理了,久而久之,这些器材就埋没在杂草堆里,过来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好一阵没来,没想到现在草都长得这么高了。”“我前一阵还和我女儿说不要往草里走,万一遇到蛇就危险了。”“草长得这么高,谁敢踩进去,白白浪费了这些器材!”路过的几名市民直呼可惜。
安装公共健身器材,让市民有方便健身之地,本是一件大好事,但谁来维修谁来管理,却成了随之而来的一件大难事。在市民叶女士看来,健身器材的建设不应只是“应付了事”,建好之后更不应“弃之不管”。“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本就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户外风吹日晒加上无人维护,很多器材未达到使用时限便老化了,因此更应‘跟上’专人维修和专门的监管。”叶女士建议,在设立健身器材之初就要确认好责任主体单位,以确保市民的使用安全。
市民如果发现身边有生态环境、全域美丽、文明创建、安全生产、营商环境、违章乱建等方面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国乐清网”留言,或通过拨打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热线61116222、13968741234等进行反映,我们将从中择取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并对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