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成全
眼下正值冬春交替换季之际,气温乍暖还寒,也是感冒频发时节,但咳嗽、发热并不是感冒的专利。南塘卫生院提醒广大市民:若持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并伴有咯血、血痰,以及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结核病的可能性,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这一曾经肆虐全球、被人们称为“白色瘟疫”的古老疾病,至今仍在大众身边悄然潜伏。提及结核病,人们或许会联想到电视剧《庆余年》中的鸡腿姑娘,她所患的正是结核病。这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结核杆菌可累及人体除指甲、毛发以外的全身各个脏器,其中以累及肺部即肺结核最为常见。
庆幸的是,现代医疗技术已经能够有效治疗肺结核。国家还为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了免费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和部分检查,只要患者遵循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经过6至9个月的治疗疗程,并坚持规则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以南塘卫生院为例,2023年辖区共发现6例肺结核患者,在责任医生的精心督导下,这6例患者已全部治愈。2024年,该辖区又发现了6例患者,其中3例已治愈,剩余3例因疗程未到仍在持续治疗。责任医生时刻关注患者的每一次服药和定期复查,确保他们稳步迈向健康。
然而,抗结核治疗并非易事。治疗过程长期且繁琐,需要患者长期规律服用多种药物。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抗菌作用、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长期规律服药至关重要,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一旦发展为耐药肺结核,诊断时间将延长至两个月甚至更久,治疗时间也需两年以上,联合用药数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增高,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加重,如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需要额外的保肝、保肾药物,这些通常需患者自费。
为做好疾病防治,市民可采用“七分筛查法”进行自我初步评估,具体方法包括:咳嗽持续两周计2分,咳嗽有痰计2分,胸痛计1分,食欲减退计1分,体重减轻计1分。需要明确的是,此方法仅作为参考,并不能精确诊断结核病,因为感冒、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症状。然而,若个人得分总和超过5分,则需警惕肺结核的可能性,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排查。特别是对于那些得分超过5分且近期与肺结核患者有接触史的人群,更应尽早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筛查,以确保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结核病的防治,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全民的参与。”结核病相关医生呼吁大家,从关注亲友的长期咳嗽症状,到支持患者规范治疗,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每个人都是这场健康保卫战的关键防线,一起努力,共同迈向“无结核世界”的未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