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面店因宣传图与实物不一致被罚
【案例简介】消费者反映,在某面店购买三鲜炒粉干,店家用虾干替代宣传图中的新鲜大虾。经沟通,店家虽更换了一份,但鲜虾未炒熟,消费者认为店家故意刁难。
【处理经过及结果】执法人员调查发现,店家未在点菜图片中做出相应提醒,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根据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并予以处罚。
案例二
瓷砖色差问题引纠纷
【案例简介】市民杨先生反映,购买的瓷砖撕掉保护膜后颜色与店内看到的不一致,安装后出现色差深浅不一。商家告知是批次原因造成,杨先生认为解释不合理,要求赔偿。
【处理经过及结果】现场组织调解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商家赔偿2500元。
所购苗木蔫黄,要求退货退款遭拒
案例三
【案例简介】消费者投诉,称其在某苗木场购买的树苗叶子发黄,生长状态很差,想要退货退款,商家不同意。
【处理经过及结果】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商家同意消费者退货,并退还争议金额。
案例四
购裤遭拒退,市场监管部门来协调
【案例简介】消费者吴某购买的裤子不合身,要求商家退货。商家表示购买时已明确告知不退货,且门店收入已转入公司账户无法退款,拒绝退货请求。
【处理经过及结果】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发现商家柜台明确摆放“7天无理由退换”服务细则,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商家同意为消费者换货。
案例五
网购手机有瑕疵,市场监管部门助力成功退货
【案例简介】消费者庞先生在电商平台购买乐清某公司销售的手机,收货后发现手机后镜头存在裂痕。
【处理经过及结果】执法人员介入核查具体情况,推动双方协商,商家同意将手机退回仓库进一步核实以便换货。最终,庞先生成功退还了手机,并获得全额退款。
案例六
手机防水袋漏水,消费者成功获赔
【案例简介】市民朱女士投诉,在某商家购买的手机防水袋漏水,导致其手机进水。商家表示,只要提供维修发票和转账记录便可赔付。朱女士将手机送修后却被告知还需提供数据报告,否则拒绝赔偿。
【处理经过及结果】经查实,商家销售的手机防水袋属于“三无”产品,执法人员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商家对朱女士进行赔偿。
鲜花退货不支持,购买需谨慎
案例七
【案例简介】市民王女士反映,某商家拒绝其将预定鲜花进行退款的要求,并将鲜花送达。
【处理经过及结果】调解协商后,考虑到消费者未实际收货,商家最终同意部分退款。原则上,鲜活易腐商品不支持退货退款,消费者需谨慎购买。
案例八
就餐成就医,消费者获赔偿
【案例简介】市民戚先生反映,其在某餐饮店用餐后出现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医,要求赔偿。
【处理经过及结果】工作人员仔细核查供应商资质和食品检验证明,同时询问菜品制作流程、厨师健康状况,并收集顾客反馈意见。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最终达成共识,餐饮店向周先生支付赔偿。
案例九
儿童采耳收费不透明,要求退还差价
【案件简介】市民金女士反映,其子女在某采耳店采耳被收取50元,与价目表标价不符,要求退还差额。
【处理经过及结果】经核实,商家经营场所内确未标注儿童采耳具体价格,执法人员对商家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并指导商家整改未明码标价项目。商家按期整改并向金女士退还差价。
案例十
小便宜隐藏大套路,“免费送”需警惕
【案例简介】一消费者称,某店内举办免费送大米活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经卖家推销,以高价购买一款市场价仅500元的平板电脑。消费者多次联系卖家客服要求退款无果,且卖家已搬走。
【处理经过及结果】工作人员通过多方实地调查获取卖家的联系方式,上门核实情况,最终为消费者实现退货退款诉求。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珈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