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露露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白居易作《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表达对美好阮乐的赞赏。阮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乐器中唯一一件以人名命名的乐器。相对古筝、琵琶、二胡等民乐,阮在如今这个时代相对小众和冷门。
日前,乐清8岁女孩干恬一举拿下了2024乐海杯·国乐艺术节暨第二届『乐海杯』民族器乐大赛少年A组金奖和第二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非职业少年A组阮“未来之星”。从唱歌五音不全、跑调的小女孩,到频频在各大赛事上获奖,干恬将这把古老的乐器弹出了“新声音”。
在舞台上演奏的干恬。
练习百次手指“开花”
干恬是乐清人,因父母工作原因,在杭州读书。阮这种乐器比较冷门,教课的老师也比较难寻。好在干恬找到了老师李苏瑶。李老师是乐成街道后所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阮专业,是该院1978年开设中阮专业以来毕业的第一个浙江人。
平日里,干恬在杭州,李老师在乐清,无法面对面授课,因此,干恬一直以网课的形式学习阮的弹奏。此次比赛,干恬备赛的曲目是《赛马》,这首曲子并不是大家常听的二胡曲《赛马》,而是由柳琴曲改编而来,对于选手的节奏、力度、速度等都是很大的考验。
一放暑假,干恬就进行着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练习。由于年龄小,不管是节奏的把握上,还是转调抒情片段的演绎上,老师都认为她仍有提升的空间。
“既然要去比赛,那就只能细抠,曲子中一个快节奏的小片段,一弹就是100次。”干恬妈妈说,《赛马》这首曲子追求速度和力量,一个晚上练下来,弦都会被弹断好几根,而女儿的手指因不停地磨弦滑音,全都蜕皮“开花”了,直到层层脱落,磨出了茧子。
终究还是个8岁的孩子,干恬也有厌烦、闹情绪的时候,可一旦母亲说放弃,她就立刻反对,拿出阮继续练习。“我的女儿我了解,以前练书法,她实在不喜欢,不管我如何‘威逼利诱’都没用,最后只能停掉,而阮她是真的喜欢,所以才能一直坚持下来。”干恬妈妈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干恬以优异的表现在这两项赛事里拿到了好成绩,同时也练废了一把琴。由于练得太多,琴音已有杂音,无法继续使用,正好比赛的奖品是一把新阮,干恬这下乐坏了,每日的练习也有了新的动力。
对阮一见钟情
去年,7岁的干恬曾凭借《侗歌》和《龙灯》两首乐曲,获得“敦煌杯”中国弹拨乐演奏比赛儿童C组第一名,是该组年龄最小的选手。
“小时候我发现她五音不全,便送她去学声乐,老师建议最好学习一门乐器。”干恬的妈妈说,在乐器的选择上,首先排除了西洋乐。“中国有那么多古老且好听的乐器,学我们自己的乐器不香吗?”通过介绍,母女俩了解到阮是名副其实的汉民族乐器,而当代民乐里比较出名的琵琶、扬琴,其实起源于波斯,反而都是外来乐器。
第一次见到阮时,干恬就被乐器面板上两个大大的“眼睛”吸引了,造型十分可爱,且弹奏起来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号称中国的“吉他”。干恬一上手就很喜欢,当场就说要学习。
练琴的过程是枯燥的,妈妈有时候也很无奈。一次比赛中,干恬由于疏于练习,谱子不熟,一度在台上弹不下去。无奈的妈妈在台下一句一句唱着谱,她在台上磕磕巴巴地弹完曲子。“这场‘作弊’的比赛让她突然长大了,知道每天靠‘混’是弹不好的,现在我只要一喊她练习,她便能自觉地坐下来,从十几分钟到半小时、一小时,她每天练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慢慢发现了弹奏阮的乐趣。”干恬妈妈说,可以这么说,女儿的喜悦和挫折几乎都是阮带来的。
干恬曾代表学校参加了杭州市余杭区中小学生艺术节获一等奖,甚至还报名参加了校园歌手比赛。
“一直觉得她唱歌跑调,但是她却背着我偷偷向老师报名参加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我以为肯定没戏,但没料她竟然夺得了二年级段第一名。”妈妈说,这些成长道路上的鼓励,让干恬越发自信,同时在平日的乐器学习和练习中,她能够更加快速地抓住重点,同时对每首不同乐曲背后所蕴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虽然结束了比赛,但干恬的《赛马》仍有进步的空间,她也越发明白,日复一日地弹奏并不是枯燥和乏味,而是精进和突破,她期待自己能拥有更娴熟的演奏技巧和更细腻的演绎方式,让每一首乐曲都发挥出其该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