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大寒时节盼春归
2023年01月20日 15:36:26 手机看新闻  
 

  乐清日报融媒体记者王常权

  1月20日16时30分迎来大寒节气。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寒冷到了极点。虽然很多年里,小寒胜大寒,但经过小寒,在长期的寒冷中生活,人们对冷的感受强化了,即使太阳已经从南回归线北返有月,但人们仍以为寒冷似乎没有尽头。

  在中国农历的安排里,这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农历年的最后阶段,新生的春天即将到来。物极必反,是为大寒。大寒节气一般跟农历的岁末时间重合,故大寒时间多是人们过年时间,农谚所谓:“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一

  唐代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一组吟咏二十四节气的诗,其中《大寒》一首写道:“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冬日里能够出门晒晒太阳,其实是更低碳也更健康的取暖方式。记得小时候,乡下的老人们抄着手坐着小板凳,在墙根下晒太阳唠家常,大黄狗趴在地上边晒太阳边旁听。只要没有风,并不觉得这是隆冬。

  从前在人们眼中,如果大寒不够寒,不仅殃及春耕春播,还会影响到夏收夏种,甚至还是伏旱的罪魁祸首。农谚称“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大寒不冻,冷到芒种”“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这些“老话儿”,使人们心无怨念地忍受着隆冬的严寒。生怕天气没有冷透,来年可能遭遇冷夏、倒春寒,年景就没有了指望。人们在隆冬时节,并未贪图晴暖,而是着眼于气候与农事,“大寒寒白,来年碗呷白”,只有大寒时节既寒又白,来年碗里才能有白米饭。

  其实理想的气候是《左传·昭公四年》里描写的:“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也就是说冬天不要太暖,别是暖冬;夏天不要太凉,别是凉夏。春天可以有风,但最好不是凛冽寒风;秋天可以有雨,但最好不是拖泥带水的连绵阴雨。

  但理想的气候难找,生活的况味还是需要自己去体会。郁达夫在《北平的冬季》里写道:

  “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

  二

  尽管寒冷,中国的先民却把这一时空过得极为喜庆与欢乐。就像封冻已久的地带突然热闹起来了,人人都在动,走动、劳动、响动,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

  诗人们自然不会放过吟诵的机会,唐人耿湋诗说:“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这是《论语》所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义。唐人张九龄有名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南宋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开启“岁寒三友图”的先河。在大寒万木皆凋落时节,松、竹、梅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它们给了人类以生活的榜样和信心。

  当然,诗人没有回避苦难,白居易有诗《村居苦寒》:“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这首是今人品味最悲悯的大寒诗,其实这也是白乐天一贯的情怀,诗中的“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和《观刈麦》里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悲天悯人如出一辙。

  在这现实的善恶之外,大寒节气还成为人情人性美学的展示平台。白居易另有名诗《问刘十九》,即写尽了这一人情之美,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可以说,在大寒节气的响动、热闹之上,在民间智慧之上,传统中国的君子们在此时空里更会注意自己的反省修身,更要注意学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写尽了传统社会读书郎是如何在“大寒”的日子里修行的:“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中国人熟知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深得这种修省之义。

  三

  被称为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先生据说是大寒节气生人。他是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他的学问至今少有传人,但他的学问之大却是大家公认的。

  邵雍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欲求取功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在苦读中他感叹:“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所以他就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等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就再也不外出旅行了。

  38岁的时候,邵雍迁居洛阳。初到洛阳的时候,他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邵雍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邵雍写有《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邵雍笔下的大寒,是“无语”的。前些日子落的雪还没有来得及化解消融,新下的大雪又封门闭户;长长的石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就像是银色的床铺一样,高高的屋檐垂挂的冰柱就像是倒悬的钟乳石一样。清冷的天上冬阳失去了温暖的辉光,肆虐的暴风却在狂怒地呼号;人们口中的舌头也仿佛被冻住了不能言语。谁说冬天是枯燥的,冬天也是有趣的。

  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等人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

  51岁的时候,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邵雍白天时常焚香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闲逛,出门常乘一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地说“我家先生来到了。”——可见,在康德之前,我们的邵先生早就示现了读书人的尊严和荣誉。

  邵雍是读书人的传奇。在他患病垂危期间,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67岁的邵雍去世后,宋神宗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程颢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邵雍所著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有《伊川击壤集》。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章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文化兴国运兴丨流失文物回归昭示了一个道理
·时习之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引领文...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完成与空间站组合体再次交...
·看图学习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时习之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强...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谱写新的时代华章——习近...
·“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镜观·领航|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