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有种鱼叫“蝤蛑虎”
2022年01月14日 10:54:19 手机看新闻  
 

  我国古代人给动物起名时,有一个习惯:如果这种动物擅长捕捉某种猎物,就叫它“某虎”。比如,擅长吃苍蝇的跳蛛,就叫“蝇虎”;擅长吃蜜蜂的小鸟,就叫“蜂虎”;擅长吃虾的鱼,就叫“虾虎”。那么,擅长吃蝤蛑的鱼,自然就叫“蝤蛑虎”了。

  这座城市里,几乎人人都认识蝤蛑虎,可能也吃过蝤蛑虎。或许会有人说,还有一种蟹也叫蝤蛑虎呢?是的,那是蟳,外形像江蟹也像蝤蛑,虽然其种类较多,但被人们冠名为“蝤蛑虎”的,一般是指壳背布有花斑的那些蟳,如锈斑蟳、日本蟳等。这些蟳虽然长得张牙舞爪,个头也不比蝤蛑小,但它们的螯却比蝤蛑细小不少,看起来也远没有蝤蛑的威武霸气。将它们称作蝤蛑虎,我不知这名字是怎么来的,难道仅仅因为身上长有数条像老虎皮似的斑纹,人们就这样称呼它?

  蟳类是吃不了蝤蛑的,也根本没有力量与蝤蛑抗衡,叫它为蝤蛑虎,显然名不副实。而且将几种带花斑的蟳称为蝤蛑虎,也仅仅在温州范围,其他地方是没有这种称呼的。但当你问:“这鱼为什么叫蝤蛑虎?”有人回答:“听说它是吃蝤蛑长大的。”若你再问:“这是真的么?”这时,回答你的人就会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地说:“这个就不知道了。”

  那好,现在让我告诉你,蝤蛑虎的确会吃蝤蛑。如果将几条蝤蛑虎放到养殖蝤蛑苗的围塘里,那么,这家养殖场就别指望蝤蛑的收成了,几个月后排干围塘里的水,倒有可能看到不少蝤蛑虎在混水稀泥里滚动,而蝤蛑几乎不见。

  小小蝤蛑虎居然能吃掉凶猛无比、庞然大物的蝤蛑,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也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不过不要紧,这样的感觉在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发生,就像我。很久以来,我都怀疑蝤蛑虎吃蝤蛑的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直到这几年我才明白,那是我海洋生物知识、文化欠缺所致,同时我也没有完全理解“一物降一物”这句话的真谛。

  蝤蛑虎吃蝤蛑是有绝技的:当它发现一只蝤蛑洞后,会把镶着蓝斑白圈的尾巴伸到洞口招摇炫晃。蝤蛑见有猎物送上门,便追出洞来,用一只大螯钳住它的尾巴。这时蝤蛑虎就借着泥水,尾巴用力地一甩,将蝤蛑的大螯掰了下来。蝤蛑忍住剧痛,不甘失败,又用另一只大螯钳住它的尾巴。蝤蛑虎再次用力猛甩,又将蝤蛑的另一只大螯折下来。蝤蛑折断了两只大螯,就丧失了战斗力。于是,蝤蛑虎快速地转身,一口咬住了蝤蛑断螯处的伤口,用力地把蟹内的肉汁吸进了自己的肚子里。没过多久,蝤蛑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这样的场景,终于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这种小小的鱼,却有如此恐怖的“蝤蛑虎”名字了。

  蝤蛑虎的学名叫中华乌塘鳢。这个名字也会很快让我们想起湖荡、河流中,俗名叫黑鱼的乌鳢。当然,中华乌塘鳢要比乌鳢小得多,它身长仅10多厘米,最大的记录也只有22厘米,一般体重不超过三两。这与身长动辄30厘米以上、重两三斤的乌鳢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的真实写照。

  我有时在想,这个“鳢”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蕴涵,凡是叫“鳢”的这一类鱼都很凶猛、顽强。比如乌鳢,在淡水里是一种“霸王”级别的存在,会食多种鱼蟹。更奇异的是,在河水或湖水快枯时,它能将尾巴、身子深入泥底,仅将嘴巴露出泥面进行“旱眠”,在干旱中坚持几个星期,等再次来水时,它便很快恢复正常生活。而中华乌塘鳢也不例外,它离水之后,只要阴湿,好多天都不会死亡,显示出极其强悍的生命力。

  既然蝤蛑虎如此厉害,于是它很早便进入了文人的视线。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诏安县志》写蝤蛑虎:“背黄黑腹白,身有斑点,尾有眼如孔雀翎。”同时期的画家聂璜也在他著名的《海错图》里,先是画了生动的蝤蛑虎图,然后又详细描述了蝤蛑虎吃食蝤蛑的全过程,最后还写下赞语曰:“尔状不威,尔力未强,巧以虎名,以柔制刚。”

  蝤蛑虎是温州人对这种鱼的特有称呼,它在江苏、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被称为文鱼、土步鱼和笋壳鱼,福建人称为“蟳虎”。蝤蛑虎为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的鱼类,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北的各大海域。体形前圆后扁,头部宽,嘴巴大。牙齿细小而尖锐,如钢锯那般锋利。蝤蛑虎全身黝黑,身上布满许多圆形小白斑,尾鳍两侧各有一个指尖大小的白色圆圈,圈内有个黑点,像孔雀尾屏上的雀丹、凤蝶翅膀上的花纹,更像长于尾巴上的两只眼睛。蝤蛑虎身上还有一种类似于乌鳢身上的黏液,非常光滑,徒手很难抓获。平常它多生活在堤岸、塘坝、礁岩、闸门、滩涂等的石缝和泥洞中,能爬善跳,退潮后便在滩涂上跳跃、钻洞,越冬时营穴居生活。

  不过令我不解的是,许多古籍多将蝤蛑虎与虾虎鱼相混淆,还将它称为鯋鮀(舌虾虎鱼)、麦鱼(短吻栉虾虎鱼)、泥鱼(矛尾复虾虎鱼)。南宋宝庆年间的《宝庆四明志》记鯋鮀“大如指,狭圆而长,有墨点,俗呼为新妇臂,味甘,今奉化鲒埼镇多有此,颇以为珍品。”明代《慈溪县志》也载:“泥鱼,细鳞,淡黄色,长四五寸,夏初生,至冬肥美,春则散子,身不中食,旋自毙腐泥中。泥鱼之名,盖以此。又形类泥鱼者,曰黄头松,曰毛竹钉,并长不满寸;曰金刚指头,长寸许,身肥而圆,皆产北乡近海处。”清代胡振涛还有诗写:“麦鱼始出才分麦,梅蛤初肥正熟梅。待到秋深霞浦口,海潮又送望潮来。”

  尽管,泥鱼类当中有一种黄鳍刺虾虎鱼,俗名也叫黄蝤蛑虎,但它平常吃的是虾,并没有能力吃掉蝤蛑。如此说来,不是什么鱼都可以吃蝤蛑的,除身体庞大的章鱼、墨鱼和少数大鱼外,蝤蛑虎是唯一一个以小胜大的特例。

  蝤蛑虎可钓可捕。我曾听老渔民说,钓蝤蛑虎,钓具不必讲究,竿长竿短、线粗线细、钩大钩小都可以。他们常用一根一两米长的短竹竿,竿头也不必细软,这样提竿方便及时。钓钩也不用倒刺,这样钓上鱼后脱钩很方便,对鱼的损伤也小,成活率高。蝤蛑虎很贪食,一般的小鱼、小虾、小蟹等小动物,都可作钓饵。

  而捕捉蝤蛑虎也颇有趣,当发现蝤蛑虎时,有的用鱼钩扎上鱼饵在洞口招摇引诱,当它冲出时用网兜捕获;有的在滩涂上挖开少许泥土,藏上特制的鱼篓和渔具,篓内放上虾、蟹等食饵,蝤蛑虎闻到气味,即跳入篓内寻食而被捉;有的干脆用锄头或铲挖洞抓捕,碰到洞浅的,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蝤蛑虎肉多刺少,肉质白嫩,肉味鲜美,肥而不腻,鲜而不腥,采用红烧、清蒸、油炸、熬汤等方法烹制成的菜肴,都十分鲜美可口。说它为鱼中极品,我看一点也不过誉,所以它也一直深受广大食客的青睐。早年,蝤蛑虎在乐清湾一带身价很高,农村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时,可用蝤蛑虎煮盘菜,端上筵席,是一道上档次的海鲜佳肴。蝤蛑虎除鲜食外,也可用盐腌渍一夜,次日放在太阳下,晒制成鱼干,再煮熟或油炸,都是佐酒、配粥、下饭的好菜。而用它做汤,则汤色白净,状似牛奶,尝之,鲜爽异常,惬意无比。

  多年来,野生的蝤蛑虎与虾虎鱼、弹涂鱼并驾齐名,号称“泥涂三宝”。在杭嘉湖地区,人们把春天的蝤蛑虎与螺蛳、河虾、竹笋、韭菜并称为“江南五大春鲜”,以蝤蛑虎为原料制作的“春笋土步鱼”已成为苏杭一带的名菜。而福建人对蝤蛑虎的强盛的生命力更加迷信,说它“一鱼抵三鸡”。一条小小的鱼居然可以抵上三只鸡的营养,这话会不会太过夸张了呢?那么,吃一盘呢?是不是超越了“鸡”的感念,而要成为一架“战斗机”了吧!(李振南)

  

  

来源:乐清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林佩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龙舟竞发、香囊热销,端午节的气氛组到位了!
·钱江观潮·杭甬“双城记” | “一衣”同城
·听,跨越千里的山海情歌——数说新一轮浙川...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藏在胡同里的古都文化
·文脉华章|一心一“艺”新青年
·文脉华章|信悟总书记的“文脉”情怀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4.05)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